首页 > 网络中国节 • 清明

科技力量“加持”,造林护林“两手抓”

2022-04-01 编辑: 宋倩

      春回大地,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全市上下有序开展森林防火和植树造林工作,做好“种、护、防”文章,不断提高绿化面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3月31日,在环翠区孙家疃街道,环卫人员和志愿者正在热火朝天植树,大家挖坑、翻土,各个环节安排有序、配合到位。忙碌一上午,400棵黑松树苗迎风而立。“去年我们街道完成3000亩森林抚育工作,今年计划‘查漏补缺’‘见缝插针’,提升植被覆盖率,做好定期维护工作,确保苗木成活率。”孙家疃街道林业站站长高文志说。

      自3月29日起,全市造林绿化领域已有序复工复产,将按照“科学绿化试点示范省”建设的工作部署,持续推进“绿满威海·四季多彩”绿化行动,计划完成修复造林4.5万亩。

      今年我市持续坚持科学选择栽培模式,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精准提高林分质量。“以仙姑顶项目区为例,该区域山高坡陡,我们全面选用营养杯容器苗,主要采用常绿树种和彩叶树种混交模式开展造林。通过这种方式,已栽植各类苗木1.4万余株。”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针对不同区域特点,科学开展造林施工,统筹安排好春季造林绿化工作。今年以来,全市已栽植各类苗木2万余株。

      提高绿化面积,要“种”更要“防”。“春季风大,又逢清明来临,森林防火任务艰巨,我们全面开展森林防火百日攻坚和联合巡逻专项行动,把防火措施细化再细化,坚决管住火源。”市林业局相关责任人说。

      连日来,各森林消防分队不断加强巡逻排查。清晨6时,环翠区鲸园街道森林消防分队队员背上风力灭火机,准时出发巡山。“辖区拥有3300亩林地,我们每天人力巡山14个小时,24小时值守指挥中心,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鲸园街道森林消防分队队长吕华说。

      守护这片森林,科技力量也很“到位”,分队配置了两台大型高清远程监控,更有无人机巡航、无人值守智能监控设备,确保林地监控无死角。在设施建设上,铺设12000米长的消防管网,安装了8个25吨的储水罐,配备一辆山地消防车等,“近期我们拿出所有设备操练保养,目前设备工作状态良好。”吕华说。

      我市依托“森林防火预警系统”,盯紧看牢重点部位、关键林区和重要时段,依托“森林防火可视化对讲系统”,实现护林员巡逻管护全过程管理,依托“扫码进山”小程序,确保进山人员可管控、可追溯。

      “点”上有“小分队”24小时看护,“面”上有市县镇村四级林长把责任压实。全市镇(街)机关干部、村“两委”成员和护林员分包山头和墓地,全面落实《森林防火责任书》,“林有人看、火有人灭、责有人担”的网格化管护格局基本形成。

      目前,我市防火宣传正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发布森林防火倡议书、封山禁火令及警示信息,制作森林防火警示片在全市范围内组织集中收看,统一录制方言版警示语在农村循环播放,开展森林防火进企业、进军营、进社区等“三进”活动,形成森林防火宣传全覆盖。(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孙艺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