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风采

市卫健委发布清明期间食品安全风险提示

2022-04-02 编辑: 威海新闻网·Hi威海新闻客户端
  春季来临,随着各地野生动植物生长活跃、群众踏青出游增加,部分地区出现自采有毒食物导致的家庭食物中毒事件,严重病例出现死亡。为保护群众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市卫生健康委提示大家:

  一、预防野生蘑菇中毒

  野生蘑菇种类繁多,鉴别时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并借助专业设备,普通人难以准确鉴别区分有毒蘑菇和无毒蘑菇。不同种类的毒蘑菇所含毒素不同,引起的中毒症状也不同,胃肠中毒型最为常见,主要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全身无力,严重者甚至休克,危及生命。一旦食用野生蘑菇后出现不适症状,应尽快催吐、立即就医(如有剩余,最好带上蘑菇样品)。有毒野生蘑菇中毒症状复杂,治疗尚无明确特效解毒剂,因此预防中毒最佳方法就是不随意采食野生蘑菇。

  二、预防野生河鲀、贝类毒素中毒

  近年我国东部部分地区屡有河鲀、贝类毒素中毒事件发生。河鲀毒素毒性强,中毒表现为知觉麻痹、运动障碍、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导致死亡。河鲀毒素理化性质较为稳定,常见烹调方式不能完全去除。为保护民众健康,我国禁止加工经营野生河鲀。特别提示公众不要自行捕捞食用河鲀。

  贝类毒素是由于贝类摄食或共生的藻类有毒,毒素在贝类体内蓄积产生。近年发现的高危贝类主要是贻贝(又称海虹、淡菜),其次是牡蛎、扇贝、蛤蜊等。贝类毒素无色无味,不会使贝类本身产生肉眼可分辨的变化,冷冻和加热不能使毒素完全失活。

  公众一旦误食上述食品,如出现呕吐、腹泻、发热、头痛、麻痹等可疑症状,应立即采取催吐措施,并尽快到医疗机构就诊。(来源:健康威海)
总编辑:殷洪军
值班总编:张军涛
复审:颜燕军
编辑: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