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上午,记者来到威海海王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王医药”),工作人员正将50箱医用消毒液搬运入库。“这一批医疗用品是从德州发来的,今天上午还有两批次医疗用品已经入库。”海王医药总经理邱建民介绍。
海王医药是一家专业从事药品和医用耗材采购、批发、配送的企业。疫情期间,药品和防疫物资需求量激增,海王医药需要大笔资金用于原料采购等。在这个关键时刻,海王医药却有一笔1600万元的贷款到期,因疫情原因,公司法人代表无法到现场办理转贷手续,这不禁让邱建民有些犯难。
获悉企业困难后,临港区财政金融局为企业和银行搭建对接“桥梁”。“威海农商银行在知道我们的困境后,启动应急机制,采取线上视频授权签字、资料容缺办理的方式,仅用三天时间就完成了所有手续的审核办理,1600万元资金得以及时到位。”邱建民说。
“贷”来这笔“及时雨”,海王医药第一时间与上游供应商取得联系,将各类消杀用品、防护服以及药品及时补充到位。“疫情期间,全国货源都非常紧张,很多药品物资需要当下即时采购,这笔资金到位,对我们采购物资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邱建民说。
有了资金“活水”,海王医药得以有序运转,此次疫情期间,为我市配送防疫物资5万多件、中药饮片4吨。
据了解,为统筹推进全市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3月26日,我市出台了《威海市应对疫情影响助力市场主体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围绕降本减负、援企稳岗、创新创业等方面,给市场主体送去了满满干货。措施出台以来,临港区财政金融局工作人员下沉企业一线解读,将惠企政策“送上门”。“我们是企业的‘娘家人’,要立足职能做好‘32条’措施的宣传推广,让企业真正得到实惠,助力企业发展。”临港区财政金融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及时有力的惠企“政策包”,让邱建民感到十分振奋:“这么好的政策环境,我们企业也要肩负起主体责任,用好用活利好政策,为全市经济发展贡献力量。”(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刘凌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