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威海客户端讯 126个网格、985名楼长队伍、2000余名志愿者,以网格为阵地,以楼宇为单元,事无巨细为居民服务……日前,高新区田和街道着力在激发基层群众自治活力上下功夫,以网格+楼宇为框架,落实落细“1+1+X+N”工作思路,以楼长队伍为补充,不断激发基层治理“巷心力”。
疫情防控一线,小楼长发挥大作用。疫情期间,田和街道古寨东路44号楼的居民都知道有事儿找楼长李英强。

每天早上5时前,李英强都会到社区报到。除了协助社区做好核酸检测采样外,他还主动成立了一支由16人组成的“扫楼大队”,每天负责在古寨辖区进行人口摸排。谁做了几次核酸,谁是从外地回来的,谁家里有特殊情况,“扫楼大队”都摸得一清二楚。同时,他们还承担起为居家居民配送生活物资、跑腿代办等服务。
田和街道近千名楼长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开展防疫宣传、掌握人员动向、做好排查登记、核酸采样等各项工作,他们利用“亲邻里、知民情”的优势特点,组织订购物资,引导群众理性居家。同时,动员负责楼宇居民积极争当志愿者,履行疫情防控“守门员、排查员、宣传员、监督员、服务员”的职责。
谁家水管漏水了,他帮忙联系维修;孤寡老人需要帮助,他便搭把手;楼道脏了,他先扫干净……在黄家夼社区,居民们经常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他就是黄家夼社区的楼长姜堂军。自从成为楼长以来,姜堂军的手机24小时开机,不管什么时候,只要居民需要,他都随叫随到。

近日,在金峰塔社区,楼长徐桂莲正为行动不便的居民提供买送代办服务,贴心地查看楼栋里困难居民的家庭状况,并及时向社区反映。
“既然当了楼长,就要负起这份责任;穿上志愿者蓝马甲,就要经得起群众监督。”这是姜堂军和徐桂莲的心声,也是街道985名楼长的共同心声。如今,在田和街道的各个社区,像姜堂军、徐桂莲一样的楼长随处可见。他们为更好更快解决社区生活秩序、环境卫生、居民生活不便等问题跑前跑后,打通社区治理的“神经末梢”。
掌握群众信息,事无巨细当好“信息员”。洪智社区286号楼3楼有一户常年无人居住,该住户家中水管破裂,导致2楼住户的客厅、卫生间部分装修透水,造成经济损失,于是2楼住户求助楼长孙贻秋。因前期掌握了整栋楼的人员信息,孙贻秋赶紧联系上3楼住户,并主动进行调解,最终两家达成一致。
楼宇是最小的治理单元,也是为民服务的“最后一米”。近期,洪福庄园居民蔡阳格外忙碌,无论是政策宣传或是通知公告,在看到社区发布通知后,蔡阳总会第一时间转发到她所负责的楼栋群里,及时通知住户查收消息。
田和街道各社区指导楼长建立楼宇微信群、居民信息台账,不定期更新居民信息,及时传达政策要求,形成“信息更新不过时、政策传达不过时”的快速响应机制,有利于社区工作及时有效开展,真正打通了为民服务的“最后一米”。(Hi威海客户端记者 谢菁 通讯员 滕佳蕾/文 田和街道供图)
总编辑:殷洪军
值班总编:王 岚
复审:谭立勇
编辑:岳 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