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威海要闻

第七届威海市道德模范风采丨戴玉山:“寻宝人”爱讲红色故事

2022-05-13 编辑: 仲鹤

      28年间行程10万多公里、骑坏9辆自行车、收集党史资料等“红色宝贝”两万余件……今年82岁的荣成市崖头街道居民戴玉山自退休后就成了收集各种历史实物的专职“寻宝人”,收集到的这些“宝贝”中“年纪”最大的可追溯至甲午战争时期,最小的也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具有极高的历史教育意义。不仅如此,戴玉山还先后自费举办过300多次抗日战争资料展览,参观人次达百万以上。

      问及初衷,戴玉山说:“我觉得我有责任把这份历史传下去,提醒大家别忘了来时路和自己的初心!”

      痴迷红色收藏,拥有两万余件“宝贝”

      5月7日一大早,戴玉山就翻起了自己的“宝贝库”:“最近有单位联系我说想办几场展览,我把这些东西按年代整理一下,到时方便找。”

      整理这件事,对戴玉山来说,可不是件简单事。因为他的家中,林林总总放着近万件收集来的“宝贝”,它们“见缝插针”占据着整座屋子的大半空间。其中有不少都是戴玉山“历经波折”才寻回来的“心头宝”。

      如今再提起当初那段艰苦的“寻宝”日子,戴玉山仍然觉得值得。那时,他挨家挨户打听老党员、老军人事迹和文物下落,前前后后骑坏了9辆自行车,硬生生靠着10万多公里的行程才“淘”来了一件又一件“红色宝贝”。“我这儿有八路军战士用过的毯子,上面还留着10多个弹孔。还有手工缝的粗布党旗。”戴玉山说,东西不管大小,只要有教育意义,就都是他收藏的对象。

      为了收藏,28年来,戴玉山倾尽所有,卖掉了3处房产和自己收藏的字画,一家人住在不到60平方米的房子里;时至今日,戴玉山和老伴儿还背着不少债务,可他却从没后悔过,“我过过苦日子、也见过好时候,我觉得我有责任把这份历史传下去,让更多青年人知道咱们国家和党这一路是怎么过来的!”

      以往每到重要纪念日、节日,戴玉山就会带着“宝贝”走进课堂、展厅,给大家讲这些“宝贝”背后的故事。但随着年纪增长,如今,戴玉山已不再轻易“开讲”,却毫不吝啬地将他的“宝贝”们不断“外借”。“我不方便出门了,就让它们代替我,去告诉更多人历史的故事吧。”目前,戴玉山已陆续借出近万件“宝贝”,它们被布展到全市22个展厅里,甚至还有一部分极具研究价值的文物被借到了上海、天津、青岛等地的军事博物馆。

      践行雷锋精神,自掏腰包办老年活动室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戴玉山就是学雷锋、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我和沈秀芹同年入党,还是同批学雷锋标兵,这份精神不能丢,我得继续做下去。”

      前几年,闲暇时间,戴玉山喜欢与邻居们一起下棋谈心,当时社区的老年活动室面积小,其余的活动中心离得远。思来想去,戴玉山决定自掏腰包租场地,给大家伙办个合心意的老年活动室。

      2014年,戴玉山自费4000元租下了一间40多平方米的屋子,简单装修后,一间专属老年朋友相聚的活动室正式启用。时至今日,这间活动室仍在服务社区里的老年人,只是地点从3楼挪到了1楼,房租也从4000元涨到了15000元。“大家年纪大了,上下楼都不方便,我就在1楼重新租了一个。贵是贵了,但是能给大家提供方便,也值了。”戴玉山说道。

      闲暇之余,戴玉山时常将自己珍贵的藏品带到活动室,举办小型藏品展、书画展、党史展。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这里成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前沿阵地,举办了多次“红色印迹讲堂”,为小区居民们讲述革命故事,大家同唱革命歌曲。

      回顾一路风风雨雨,曾有人认为戴玉山倔,也有人笑他穷,甚至还有人羡慕他的大量藏品,但戴玉山都不为所动,因为在他眼中,把红色故事收集来、讲出去,让这份历史传承下去,就是他的责任和使命。“我搞收藏不是为了钱,是为了让更多人看见历史、清楚历史,启发更多年轻人。只要人还在,这件事我会一直做下去!”戴玉山的话,掷地有声。(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曲黎悦 通讯员 姜林君/文 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