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威海市总工会

市总工会:围绕加快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精准发力

2022-05-13 编辑: 时英艳

      “这是最好的时代,是属于我们产业工人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出彩!”在近日召开的山东省职工创新创效动员大会上,文登天润工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邵诗波团队的项目荣获创新创效竞赛一等奖,邵诗波的有感而发代表了威海30余万产业工人的心声。

      近年来,我市围绕加快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精准发力,重点聚焦全员创新体系建设,织就了威海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锦绣画卷”。

      强队伍“串”起四类新业态群

      “栽种时要选取长势良好且根系带有旧土的幼苗,土壤要疏松肥沃并呈现微酸性……”日前,临港区祝家英村的村民祝叶滋为周边村前来“取经”的果农们教授苹果栽种经验。

      祝业滋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如今,借助威海产改“东风”,在工会“雨露滋养”下,他已成长为深谙苹果种植管理技术的新型农业产业工人。

      祝叶滋介绍,在祝家英村,像他一样的新型产业工人已有458人,月均工资达到3000余元。

      在推进产改工作中,市总工会突出组织建设,结合“工会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将建会重点瞄向“农民工”群体,推动组织建设向一产延伸,在镇村各类经济(合作)组织中广泛组建工会。2021年,威海新增农民工会员16204人,传统的“老农民”不再“看天吃饭”,而是成为懂技术、有组织的产业工人,实现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在把目光瞄向镇域乡村的同时,市总工会还重点聚焦新就业形态群体,深化货车司机、快递员等八大群体建会入会,共推动4344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加入工会,实现了四类新业态群体主要企业工会组织全覆盖。

      据了解,2021年,威海共新增基层工会组织504家、工会会员28540人,进一步壮大了产业工人队伍,为产改打下坚实基础。

      拼技能“串”来能人35万

      “工会举办的各类技能竞赛非常受企业和职工欢迎,带来了双赢的效果。”威海宇王集团是一家主要从事水产品加工的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参加技能竞赛,职工的技能提升了,生产效率提高了,给企业带来了最直观的效益。”

      同样的变化发生在威海五十一号农场。“农业新生代”李宁是农场的一名普通农民工,去年,由她创作的休闲乡村旅游项目在市总工会举办的创业大赛中“惊艳”众人。她坦言,这离不开工会技能培训的“实力加持”。

      “造就新型产业工人队伍,助力高质量发展,是威海各级工会组织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广泛开展的技能培训和劳动竞赛,为培育新型产业工人提供了重要平台。”市总工会负责人表示,依托工会平台,从各行业、各领域走出的优秀人才,正用自己掌握的技能反哺威海,成为助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为帮助广大职工“练内功”“壮筋骨”,去年,威海正式实施“人才兴威”攻坚突破三年行动,深化产教融合,对全市职业院校专业建设进行三年规划,扶持建设68个紧缺专业,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同步调整,分校布局;着力打造“求学圆梦”“企业新型学徒制”“金蓝领”培训品牌,链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师资资源,赋能威海工匠学院,建立高技能人才再培育再提升机制,去年共培训职工5.81万人次;持续深化“名师带徒”活动,全市师徒结对17万对;突出岗位建功,围绕294个重大项目开展争先创优劳动竞赛,参赛职工近10万人;广泛开展职工技能大赛,每年举办技能竞赛工种100个以上,通过层层培训和竞赛,培养出一大批高技能人才,2021年,威海新增技能人才5651人,总数达到35万人。

      畅渠道“串”起职工成才梦

      “创新成就梦想,技术改变未来,这枚沉甸甸的奖章就是对我们技术工人最大的褒奖。”近日,荣获今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威海金猴集团职工王海军感慨道。

      身为金猴集团设计团队的“扛把子”,王海军在设计开发岗位上潜心钻研,累计取得11项实用新型专利和1项外观设计专利,并带领团队参加国庆阅兵、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北京冬奥会等重大活动的鞋品装具保障任务,迎来一次又一次“高光”时刻。

      王海军的“功成名就”,是威海千万个产业工人成长成才的缩影。

      为畅通职工成长成才“快车道”,2019年,威海市总工会聚焦全员创新体系建设,在山东率先开展职工全员创新工作。

      在政策扶持上,会同有关部门下发了《关于鼓励一线职工岗位创新的若干意见》《关于建立企业技术创新成果和技能人才管理服务体系的通知》,把职工创新成果产生效益的1%—5%奖励创新团队或职工个人,推动企业建立技术成果管理服务体系,对职工创新成果全部建档管理,给予奖励支持。

      每年开展威海工匠选树命名,由市政府命名表彰;每年评选创新能手、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合理化建议“金点子”,让产业工人从幕后走向台前;拓展职工发展空间,全面推进技能人才企业自主评价,支持43家企业自主评价6115名产业工人技能等级,打通产业工人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员职业发展通道。

      此外,市总工会不断搭建平台,完善提升创新技术对接转化服务平台,聚集15所高校、科研机构,1652名专家、高技能人才,链接850家企业,成功对接了63家企业的86项技术需求;深化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建设,建成市级创新工作室1438家、完成创新项目3万余项、创造经济效益20余亿元,实现了从“劳模工匠1人作贡献”到“全员创新提升”的蜕变。(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常会会 通讯员 夏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