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容易诱发多种并发症,甚至会导致中风和死亡。5月17日是第18个“世界高血压日”,今年的宣传主题为“精准测量 有效控制 健康长寿”。威海市立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沈莉提醒,高血压需要终身防控,患者应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定期测量血压、自我疾病管理的习惯,保持血压正常稳定,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精准测量 自测血压有讲究
正常血压指血压水平维持在收缩压低于120mmHg,舒张压低于80mmHg。血压正常的成年人一年最少要测量一次血压,一旦血压偏高,就需要密切监测。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收缩压超过140mmHg,舒张压超过90mmHg。”沈莉说,不同日子三次以上测量,每次测量数值均超过140/90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症。如果测量的收缩压在120—140mmHg,舒张压在80—90mmHg,属于正常高线血压,这时候需要间隔一段时间后再多测量几次。
沈莉强调,测量血压时患者的状态很重要,需要在安静休息的状态下进行测量。“以往,有患者在憋尿或运动后等状态下测量,导致血压数值偏高。测量血压前要避免大量饮水,饮用浓茶浓咖啡、抽烟喝酒等。”
家庭血压监测是高血压防控的重要手段。沈莉建议,高血压患者可以在家里备一台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每天测量两次血压,早上测量一次,晚上测量一次。采用坐位测量时,患者需保持手臂和心脏在同一水平面上。此外,臂带不要绑得太紧或太松,里面能平插进两个手指头即可。
“想要得到更加准确的血压数值,可以早晚每次间隔5分钟分别测量三次,然后取平均值。”沈莉说,如果前两次差别不太大的话,取两次测量的平均值就可以了。
“临床上,有部分高血压患者不喜欢测量血压,会出现越测量数值越高的情况,这主要是受精神心理因素影响。”沈莉说,高血压和精神心理因素有着密切关系。通常患者在医院测量血压时会情绪紧张,而在家测量则较为放松,因此诊室高血压的标准为收缩压超过140mmHg,舒张压超过90mmHg;家庭自测高血压的标准为收缩压超过135mmHg,舒张压超过85mmHg。也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在家里测量血压数值较高,在医院测量则血压数值偏低。“证明这部分患者在医院测量血压,心情较为放松,因此不建议在家自测血压。”
有效控制 延缓病程发展
市民张先生(化姓)经常在家自测血压,有一天,他测量左上臂血压后,心血来潮又测量了右臂血压,结果两边血压数值相差较大。惊讶的张先生当即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他迅速改善了血管问题。
“实际测量中,左臂和右臂的血压会存在一定的差别。第一次测量时,市民可以两边都测量一下,看看相差多少。一般两边相差不大,哪边测量血压较高就以哪边的血压数值为准。一旦两边的收缩压相差超过20mmHg,舒张压相差超过10mmHg,患者就需要提高警惕,很可能自己的血管存在问题,需要尽快就医,到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沈莉说。
高血压患者刘先生(化姓)服用某种降压药几年后,原来的降压药逐渐失去效果。他猜测,是服用时间长了,身体产生耐受,失去药效了,因此打算多准备几种降压药,经常进行更换。
“血压不是一成不变的。”沈莉解释,高血压是终身性疾病,需要终身防控。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的老化,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还会继续增高。“这种情况,不是药物失效了,是患者的血压变高了。”
“5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可以将血压控制在收缩压150mmHg,舒张压90mmHg。如果耐受的话,还是降到正常范围比较好。”沈莉建议,在医生推荐的药物有效、没有副作用的情况下,高血压患者应坚持长期规律用降压药物,保持正常稳定的血压,不要频繁换药。
在保持用药稳定的同时,沈莉还建议,高血压患者定期到医院进行心脏、肾脏等脏器检查,血压控制较好的可以一年一次检查,同时患有基础疾病的则需要半年一次甚至一月一次。“高血压伴随着对心、脑、肾以及全身血管的损害,这算是高血压病程的必经阶段。患者需要定期查体,看看高血压对心脏、肾脏等有没有损害,及时进行改善。脏器的受损程度和年龄关系不大,和病程控制有关。”
健康生活 减盐减油多锻炼
“对于高血压这类慢性疾病,患者的日常生活状态也非常重要。”沈莉说,日常生活中,高血压患者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状态,比如精神放松、睡眠良好、适当运动、合理饮食等。
精神放松是高血压的良药。长时间精神紧张、焦虑会导致血压升高。休息睡眠是血压控制的重要因素,睡眠不足也会影响到血压,对血压的控制非常不利。适当运动,在控制好血压的前提下运动,有助于释放精神压力,降低紧张焦虑的情绪,改善睡眠,容易使药物的降压效果更好,有利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
高血压患者日常饮食不要吃得太咸太油腻。高盐高油饮食是导致高血压的主要因素之一。盐的摄入会提升高血压的风险,长期限盐可延缓血压上升的速度。每人每天的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冷信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