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威海社会

专爱捣鼓传感器,“90后”小伙创业7年实现年营业收入近6000万

2022-05-20 编辑: 宋倩

      上周到西安交通大学一国家重点实验室洽谈合作,这周准备前往济南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商谈协作事宜……5月18日,在威海精讯畅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记者见到了最近格外忙碌的公司总经理王相,眼前的他,冷静理性、思路清晰、侃侃而谈,有着超乎同龄人的沉稳。难以想象,今年刚满30岁的他已创业7年之久。

      对于王相而言,单纯的就业不能满足自己的抱负,早在大学阶段他就根据物联网发展契机找到创业点。2015年11月,刚毕业于哈工大(威海)通讯工程专业的王相,和当时还是女朋友的王静怡开起了“夫妻店”——精讯畅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做起了高端通讯设备的生意。

      从最初入驻高新区北洋孵化器,到搬迁到现在的厂区,短短几年时间里,王相带领公司研发团队不断破解传感器“卡脖子”技术难题,取得各类知识产权300多项,转化产品或成果200多项,产品和服务涵盖农业环境监测、工业环境监测、大气环境监测、水质环境监测及智慧城市五个领域。

      其中,在农业环境监测领域,精讯畅通占领全国农业传感器第一梯队供应商的席位;在工业环境监测领域,是省内少有从事工业气体检测传感器研发、生产的厂商;同时,精讯畅通还是省内唯一的气体传感器材料与半导体级研发公司,是省内物联网传感器领域的佼佼者。

      经过7年的摸爬滚打,精讯畅通从最初创业时的2人,发展到如今400多人的团队规模。其中研发人员有100多名,涵盖电子信息、化学、新材料、半导体、微纳等一系列技术人才。从孵化成长到快速膨胀,再迈入产业化生产阶段,王相带领团队不断啃下“硬骨头”。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达到近6000万元,7年间先后荣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省级“蹬羚企业”等称号。

      “物联网发展给公司带来很多新机遇,创业过程中,产品多次赶上时代发展的风口,获得较好的成绩。”王相介绍,特别是2017年研发的一款监测仪器,当时全国建筑工地都要安装此款设备,经过团队攻关,研发产品迅速占据全国一半市场,当年销售额比同期翻了7倍之多。这对当时刚创业两年的王相来说,是莫大的鼓励。

      不仅研发创新,在产业化生产上,精讯畅通建立了“小批量、高频次、多BOM”的独特生产模式。“这种创新生产模式,可以在产线上同时维护200多种传感器近1500余种不同的生产型号,并配套相对应的数字化生产模式。”王相介绍,灵活的产业化生产模式,满足了市场上小项目的定制化需求,客户群体明确且竞争力小,利于研发成果的迅速转化以及开拓销售市场。

      根据企业自身运营方式及特点,精讯畅通在2021年升级完善了企业信息化投入,实现各部门协同工作,降低沟通成本及管理成本,推动企业向信息化、现代化企业转变。

      “研发、生产、运行和销售这四个环节同时抓好,后期服务也要紧跟上。”王相不仅是公司总经理,掌握着整个管理运营状况,他还兼任技术总监,每天都要单独抽出两个小时来梳理研发内容,把控研发进程。

      2020年,王相被聘为山东大学(威海)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行业导师,为在校学生传授创业经验。说起创业历程,王相认为,最大的难点就是自我认知,创业者要时刻保持高强度的学习,时刻清醒冷静,做好认知和判断。

      传感器行业与国家新发展形势息息相关,目前,传感器领域正面临国产化浪潮。精准把脉,正视差距,前进脚步不停歇。眼下,王相正带领精讯畅通研发团队专攻微纳技术领域的传感器产品,今年已相继推出数款新产品,还将继续深耕多领域产品布局,锲而不舍地练就硬功夫。

      “公司下半年生产情况很乐观,我们的传感器产品不仅解决了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而且速度、产品的稳定性、产品的精度都超过海外产品。希望继续研发出更多国产自主化传感器产品,在这一领域不断做大做强。”王相表示。(Hi威海客户端记者 谢菁/文 孙大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