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开区人民法院执行局精准对接案情,高效化解纠纷,快速审结一起执行标的为412万元的案件,获得当事人的当面感谢。
快!560余万元货款纠纷10天调解成功
我市某商砼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与山东某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签订了一份《物资供需合同》,合同签订后,A公司依约供货,但B公司仅支付部分货款,仍欠560余万元货款迟迟未付。A公司多次催要无果后,于今年1月20日将B公司起诉至经开区人民法院。
案件审理过程中,考虑到双方一直在合作,且B公司只是因受疫情防控影响经营困难而导致拖欠货款,本身仍有还款意愿,主审此案的法官积极与双方沟通、纾解难题,仅10天就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B公司同意分期向A公司支付货款、延期利息及违约金。
准!412万元执行款20天执行到位
调解书生效后,B公司未在规定期间内履行法定义务,仅交付部分货款,剩余412万元货款一直未支付。受疫情防控影响急需资金的A公司于4月18日向经开区人民法院递交申请执行书。
考虑到双方均受疫情防控影响,企业经营都有压力,执行团队收到案件后,第一时间向被执行人送达执行通知书等法律文书,同时通过网络查控及时冻结被执行人的银行账户。因该账户在此之前有13轮冻结信息,此次查控实际控制额为零。虽查控无果,但执行工作并没有按下暂停键。
执行法官程军秉承善意司法理念,依法约谈B公司负责人。在得知账户被冻结、公司即将面临停业等情况,B公司负责人以公司受疫情防控影响经营受阻等理由,请求与A公司协商延期执行。然而此时的A公司急需这笔款项来维持生产经营,不同意延期付款,要求强制执行。
眼看执行进程陷入僵局,程军却并未气馁。她一方面耐心进行调解工作,一面加紧查控,监控B公司最新资金流向。5月7日,在对被执行人的账户进行二次查控时,程军发现其账户进账数百万元。她当机立断,迅速依法扣划了足额的银行存款。
考虑到被执行人生存和生产的实际困难,程军再次苦口婆心地对双方进行沟通协调,引导双方站在旁观者角度看问题。最终,双方表示各让一步,A公司同意放弃延付利息的请求。
稳!稳企促发展法院助力行
在该案办理过程中,经开区人民法院始终秉承最高人民法院“发挥执行职能、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具体要求,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以灵活的方式方法推进执行工作。本案从立案到执行仅用20天,真正做到了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
长期以来,经开区人民法院始终把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摆在首位,始终立足执行工作职能,深化善意执行、文明执行、高效执行理念,依托智慧法院、执行手段的创新和丰富,多策并举,平等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今年,经开区人民法院共执结929起案件,执行到位1.8亿元,为优化辖区营商环境,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优质司法服务,营造了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Hi威海客户端记者 王炫辰)
总编辑:殷洪军
值班总编:张军涛
复审:谭立勇
编辑:董倩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