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区蔄山镇党委立足社区实际,结合网格化管理,从阵地建设上入手,着力打造富有蔄山特色的“蔄意小屋”,为群众搭建一体化服务平台。据悉,“蔄意小屋”作为服务群众的新型便民场所,在为群众提供休闲娱乐、纳凉取暖、无线上网、图书阅读、儿童趣玩等多项服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网格作用,实行网格员每日2次社区巡逻+2小时小屋坐班的“2+2”工作制度,全方位、多角度收集群众诉求意见。
变“粗管理”为“细服务”。依托网格化APP和居民网格群对辖区范围内的人、地、事、物、组织五大要素进行全面的走访和信息采集管理,收集地理位置、小区楼栋、房屋、单位门店、人口信息、综治信访、志愿者服务、特殊人群、治安信息和消防安全等信息,逐步完善信息台账,并开展常态化的日常走访。
搭建一体化服务平台。依托“蔄意小屋”合理划分驿站功能区域,按照现场办、跑腿办、网上办3大类别,梳理7小类54项网格服务清单,实现“网格员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有效解决群众办事难、效率低等问题,真正把“蔄意小屋”建成集居民议事、便民代办、矛盾化解、物业监督、志愿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基层民意收集场所。“咱们镇上有便民服务大厅,6个社区也有办事大厅,我们的蔄意小屋,也相当于设在小区的一个办事平台,居民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来小屋找网格员,就不用专门跑到社区了。”秦权社区党支部书记王麟高兴地说道。
同时,按照“干部问事,群众说事,集中议事,及时办事,定期评事”为主要内容的“五事工作法”,针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社区党支部定期组织物业、社区党员、居民代表召开联席会议,商讨制定解决措施并限期完成整改,真正实现群众有求我必应、群众有忙我必帮的良好治理局面。
蔄山镇将继续紧扣民生需求关键点,依托阵地建设、工作机制创新等方法手段,有效激发治理活力效能,在探索建立44个“蔄意小屋”的基础上,进一步理顺基层治理工作架构,高标准打造全域覆盖、全效提升、全时共享的“1+6+44”党群三维服务矩阵,形成“镇党委牵头抓总——社区党组织统筹协调——‘蔄意小屋’扎实推进”的组织架构体系,将服务“触角”不断向居民小区延伸,做到需求在网格发现、服务在网格开展、纠纷在网格调处、矛盾在网格化解,逐步形成镇域内5分钟“蔄意”生活圈。(来源:魅力蔄山)
总编辑:殷洪军
值班总编:张军涛
复审:颜燕军
编辑:付宇婷


变“粗管理”为“细服务”。依托网格化APP和居民网格群对辖区范围内的人、地、事、物、组织五大要素进行全面的走访和信息采集管理,收集地理位置、小区楼栋、房屋、单位门店、人口信息、综治信访、志愿者服务、特殊人群、治安信息和消防安全等信息,逐步完善信息台账,并开展常态化的日常走访。


搭建一体化服务平台。依托“蔄意小屋”合理划分驿站功能区域,按照现场办、跑腿办、网上办3大类别,梳理7小类54项网格服务清单,实现“网格员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有效解决群众办事难、效率低等问题,真正把“蔄意小屋”建成集居民议事、便民代办、矛盾化解、物业监督、志愿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基层民意收集场所。“咱们镇上有便民服务大厅,6个社区也有办事大厅,我们的蔄意小屋,也相当于设在小区的一个办事平台,居民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来小屋找网格员,就不用专门跑到社区了。”秦权社区党支部书记王麟高兴地说道。

同时,按照“干部问事,群众说事,集中议事,及时办事,定期评事”为主要内容的“五事工作法”,针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社区党支部定期组织物业、社区党员、居民代表召开联席会议,商讨制定解决措施并限期完成整改,真正实现群众有求我必应、群众有忙我必帮的良好治理局面。
蔄山镇将继续紧扣民生需求关键点,依托阵地建设、工作机制创新等方法手段,有效激发治理活力效能,在探索建立44个“蔄意小屋”的基础上,进一步理顺基层治理工作架构,高标准打造全域覆盖、全效提升、全时共享的“1+6+44”党群三维服务矩阵,形成“镇党委牵头抓总——社区党组织统筹协调——‘蔄意小屋’扎实推进”的组织架构体系,将服务“触角”不断向居民小区延伸,做到需求在网格发现、服务在网格开展、纠纷在网格调处、矛盾在网格化解,逐步形成镇域内5分钟“蔄意”生活圈。(来源:魅力蔄山)
总编辑:殷洪军
值班总编:张军涛
复审:颜燕军
编辑:付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