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威海社会

威海好护士丨谢聪:传递温暖的“拼命三郎”

2022-05-27 编辑: 宋倩

      今年的国际护士节,威海市立三院心理科护士长谢聪获评“威海好护士”称号。2004年入职,担任护士长13年,谢聪的心愿一如当初:我愿用这双手,抚慰患者,给予温暖,治愈生命。

      12小时没吃喝的“好汉”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袭,谢聪主动请缨奔赴湖北一线,在武汉汉阳方舱医院工作30多天。

      如果要从这38天里挑选几个难忘的画面,谢聪说,“有点难,因为实在太多了。”

      2020年2月9日,谢聪随威海援鄂医疗队抵达武汉。当时,武汉汉阳方舱医院刚建成,山东省第八批援助湖北医疗队是首批进驻这里的外省医疗队,包括谢聪在内的303名医护人员经过培训,被分配进舱。

      进入方舱,谢聪听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武汉加油,中国加油。”谢聪从这一声声道谢里,听到了武汉人民对山东援鄂医疗队的认可和感激,这更激励了她。

      “我负责1—4单元,共73名患者。”谢聪最长的纪录是12小时没吃没喝,没上厕所。舱友们忍不住调侃她,“真是个‘拼命三郎’”,如今想起来,她也“有点佩服自己”。

      一天下来,口罩和护目镜压得鼻梁生疼,脖子僵硬酸痛,谢聪感到呼吸困难、头昏脑胀。晚上向家里报平安,家人问她:“身体能吃得消吗?”她一点儿也不娇气:“睡一觉,还是一条好汉。”医护人员争分夺秒和病毒作战的身影,感动着舱友们。舱友也借着“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的时机,为谢聪送上节日祝福。

      2020年3月10日,武汉所有方舱医院正式休舱,山东援鄂医疗队圆满完成任务。来不及告别,谢聪在日记里对武汉的舱友们写下祝福:“武汉必胜,你们不是独自战斗,鲁鄂人民的心永远在一起。”

      心理患者的“编外”家属

      从武汉回来不久,谢聪被调到新科室——心理科三病区担任病区护士长。相比其它科室,这里更需要护士有一双慧眼和一颗包容心。

      患者把护士当成“编外”家属,是心理科病房常见的医患相处场景。

      患者丛先生爱忘事,拿着病历本闷头就走,谢聪拦住他,嘱咐一遍又一遍:“大叔,明天早上8点就过来,我帮你定个闹钟,趁着早上查房,和大夫好好聊聊,对病情有帮助。”

      在谢聪看来,减轻了患者的苦痛,也就减轻了他们的家庭和社会的负担。疗愈患者的同时,也是在疗愈自己。

      从武汉舱友那里收到的祝福,不时温暖着谢聪,如今,她又把这份爱转赠给威海的患者。

      今年“三八”妇女节,三病区自掏腰包,买来鲜花、包装纸等花材,谢聪和小姐妹们跟着网上教程学习做花束,送到患者的病床前。

      捧着鲜花,患者们一个劲儿称赞护士们贴心。周女士说,“活了半辈子,俺老头子连根草都没送过。今天收到闺女们送的鲜花,我这病好了一大半。”

      在大后方坚守“阵地”

      今年3月,市立三院紧急成立一支70多人的核酸采样队,分配到各社区一线。谢聪和科室另一名护士承担起了采样队的后勤保障工作。

      关键时刻,谢聪在武汉的实战经验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的任务,是让同事们休息好,保证整支队伍的战斗力。”谢聪介绍,仅房间消毒环节,就三道流程:每个房间先通风30分钟,再收拾垃圾打扫房间,最后,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一小时。

      采样队员返回医院,谢聪就守在科室门口。一丝不苟地用酒精喷洒队员全身,再挨个测量体温。队员们脱掉外衣,换下鞋子,穿过缓冲区后,谢聪和同事把外衣收进消毒袋里,用臭氧充分消毒,再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每双鞋子。

      这仅仅是消杀部分的工作。这一次,谢聪将温暖送给了并肩战斗的“战友们”。

      “最难的是缺人手,那个时候就是拼了的状态。我们一个人当三个人使。”谢聪说。

      经过20多个日夜的奋战,谢聪又一次完成了高强度、高风险的工作,将能吃苦、能战斗、能奉献的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践行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无私奉献诠释着“白衣天使”的称号。(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姜萍/文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