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风采

《人民日报》聚焦威海:供需对接,提升文化获得感

2022-06-09 编辑: 威海新闻网·Hi威海新闻客户端
  6月7日,《人民日报》刊文《乘云入网,畅享文艺时光(解码·文化数字化)》,聚焦文化数字化建设,重点关注了威海用数字化赋能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以下是报道内容。


供需对接,提升文化获得感

  揉面、捏形,双手快速搓出燕子圆鼓鼓的头部,一刀切出燕子的“剪刀尾”……跟随威海公共文旅云公众号上的“群文云课堂”,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鲸园街道居民陈秀华终于学会了花饽饽制作技艺,“每天跟老师学着做面食,日子十分充实。”陈秀华说。

  2020年,威海公共文旅云整合市级、区市、镇街以及部分村(社区)公共文化场馆、文化活动、数字资源和旅游资源,通过电脑端、移动端等渠道,面向市民和游客提供一站式信息资讯、文化活动、场馆预订、文化课堂等网上服务。

  威海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王艺霖和女儿王力可在家中创作录制抗疫小快板《咱都好好的》

  “用数字化赋能公共文化服务,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便捷性,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在公共文旅云上,全市文旅资源一目了然,可谓一‘云’在手,威海畅游。”威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许宏妮说。

  疫情防控期间,威海公共文旅云推出了系列线上服务:威海市群众艺术馆发挥数字文化馆的技术优势,推出400余门“文化慕课”;威海市图书馆增开两个数字资源库,“畅想之星电子书”“博看电子期刊数据库”资源向读者免费开放;威海市博物馆利用虚拟博物馆推出特色藏品赏析、基本陈列、历届临时展览等内容;威海市美术馆公众号推出艺术家作品展、名画赏析;“文旅威海”平台推出“导游带您云游威海”直播活动,群众足不出户就能欣赏美景。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如何可视化、数字化呈现?文旅云的数读威海系统引人注目——文化馆各类公益培训参与人次、图书馆实时借还书情况、平台用户分析、订单分析……这些数据实时转化为信息可视化图表,从“动态监测”“信息查询”“数据分析”3个层面进行可视化展示,为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提供重要参考,提高了威海市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管理水平。

  威海市中心馆网络课堂授课现场

  “借助平台数据,我们更容易发现工作的亮点与不足。通过平台活动报名人次、视频观看浏览量等数据分析,文化馆与当地群众形成了正向反馈、相互促进的良好沟通机制。根据广大市民的需求,目前已经开设了古诗词鉴赏、八段锦、古琴等特色课程。同时,逐步做到了资源点单化、品质丰富化,将‘政府配菜’与‘群众点菜’充分结合。”威海市群众艺术馆馆长荆国胜介绍。(来源:人民日报)
总编辑:殷洪军
值班总编:张军涛
复审:颜燕军
编辑: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