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洋

威海坚定不移地推进创新型国际海洋强市建设

2022-06-13 编辑: 威海新闻网·Hi威海新闻客户端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努力做好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威海海域面积1.13万平方公里,约为陆域面积的2倍;海岸线长968公里,约占全省的1/3、全国的1/18。过去五年,威海将海洋作为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坚持“科学用海、科技兴海、产业强海、生态护海、开放活海”五个导向,海陆统筹、一体推进海洋发展,2021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215亿元,占GDP的比重突破35%。开放的“海洋格局”、繁荣的“海洋经济”、优良的“海洋生态”、丰厚的“海洋文化”已经成为威海最亮丽的名片。

  威海最大优势在海洋、最大潜力在海洋。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对发展海洋经济进行科学部署、提出明确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威海将深入学习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走在前、开新局”,勇于担当、加压奋进,以发展海洋经济为核心,全力向海洋进军,努力建设创新型国际海洋强市。

  加速全域建设国际海洋科技城。突出抓好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省部共建、海高园创建国家农高区、蓝碳产业示范园区建设等三大核心任务,滚动实施一批重大事项、重点项目、重点园区、重点平台,深入实施海洋精准招商攻坚突破行动,坚持引进更多大项目、好项目,全面澎湃新动能,加快培育海洋电子信息与智能装备、海洋生物、海洋新经济等三大主导产业集群,锻造硬核、集聚要素,打造新阶段海洋经济发展强引擎。

  加快抢占海洋产业发展制高点。坚持陆海统筹、向海图强,深入实施新一轮海洋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海洋特色经济发展问题解决方案等,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进一步做强“海洋一产”。深入实施水产种业“倍增计划”、海水养殖“深蓝行动”和远洋渔业“百亿工程”,持续扩大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和现代化远洋船队规模,全优打造海洋渔业发展“威海模式”,巩固海洋渔业领先优势。

  进一步做大“海洋二产”。推动海洋生物产业“聚链成群”、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能级跃迁”,积极参与“蓝色药库”开发计划,推进明阳高端海洋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园、远景能源乳山零碳产业园、中欧水处理及膜技术创新产业园、国家海水淡化工程技术(威海)中心等一批重点园区、项目建设,加速构建海洋生物医药、高端船舶修造、海上风电和海水淡化装备等细分新兴产业集群。

  进一步做精“海洋三产”。积极融入全省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设大局,加快港口整合提升,打造现代化智慧港口,深化与韩国仁川“四港联动”,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打造东北亚海陆空联运的重要枢纽。以海洋运输业为突破口,积极发展水产品物流与交易、海上看威海旅游航线等业务,带动海洋贸易、海洋文旅等产业协同发展、提档升级。

  进一步做优“产业生态”。探索开展涉海政策体系改革,不断提升海洋营商环境,全力推进平台建设、人才引进、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抓牢抓实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建设,创新金融支持海洋产业发展模式,增强海洋科技驱动能力,完善海洋金融服务体系。

  建设人海和谐海洋。坚持陆海污染联防联控,严格落实“湾长制”“河长制”“湖长制”,深入推进“蓝色海湾”等海洋生态修复工程,全面提升海洋灾害应急处置能力,打造优质海洋生态环境。抢抓海洋碳汇发展先机,全力突破海洋碳汇交易,构建海洋碳汇发展体系,打造“海洋产业生态化、海洋生态产业化”新模式、新品牌。继续抓牢抓实渔船管控、海上安全生产和海上疫情防控,扎实守护提升海洋稳定发展环境。(来源:威海蓝色发布)

  总编辑:殷洪军
  值班总编:张军涛
  复审:颜燕军
  编辑:刘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