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来个当头炮,打你一个卒”“我上个马,看住”……6月6日下午,在经开区凤林街道丽都社区海源丽都小区党群驿站里,78岁的孙维文正和棋友对弈,几个居民围坐在一旁,时不时地给两人支招,场面热闹而和谐。
如今,海源丽都小区的居民们享受着建立党群驿站后带来的诸多好处。去年10月以来,凤林街道立足群众需求,全力推进小区党群驿站建设,将服务触角延伸至居民家门口,率先在丽都社区海源丽都小区新建集党员教育、志愿服务、民意征求、居民活动为一体的党群驿站,拓展了党员联系群众阵地,为居民提供了更多优质服务。
构建有温度的党群活动空间
海源丽都小区建于2004年,共有21栋楼宇、居民878户,常住人口2000余人。凤林街道党委按照“有固定场所、有规范标识、有基本制度、有服务设施、有工作人员”的“五有”标准,充分利用海源丽都小区物业办公场所,打造有温度的党群活动空间。
党群驿站虽然面积不大,但设计温馨,划分为红色堡垒“先锋驿站”、共商共治“邻里议站”、便民服务“服务易站”、居民活动“时光忆站”四大区域。驿站墙上,公示着小区党员、物业人员和楼栋长信息,张贴看望高龄老人、修缮公共设施等志愿服务动态图片,展示了小区党员防疫、组织学习、开展各类政策宣传的场景;活动室内,随处可见的党史知识宣传内容让居民时时可学。驿站内还配备了饮水机、充电器、免费WIFI等方便群众使用。
“建设党群驿站,既为小区党员提供了集中培训学习、加强党性教育的平台,又为小区居民提供了一个家门口的活动空间。这是我们不断延伸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触角、实现党群服务零距离的有益探索。”社区党委书记张文秀表示。
列出志愿服务项目菜单
海源丽都小区党群驿站建成后,社区党委牵头成立了海源丽都小区业委会功能性党支部,热爱公益、处事公道的刘昌平被大家一致推选为党支部书记。在每栋楼选定一名党员担任楼栋长,党支部成员和楼栋长均为志愿者,实现了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他们列出志愿服务项目菜单,精准对接老旧小区居民需求,通过开展多元便民服务活动,不断提升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疫情发生后,小区党支部挺身而出、逆向而行,坚守在抗疫一线,并号召组织12名党员、15名志愿者、10名物业工作人员开展车辆人员排查,维护小区秩序,保障生活物资等志愿服务。疫情期间,小区878户居民的生活物资供应有保障,居民出行登记管理井然有序,党支部被居民亲切地称赞为“有温度的党建,有力量的支部”。
充分发挥“小区议事”功能
“作为小区网格员,我以前要逐户上门了解居民信息、收集相关意见,现在有了党群驿站,居民们有事没事都自发来这里谈心交流,沟通的渠道更畅通,服务居民更方便了。”说起党群驿站,海源丽都小区网格员侯婷婷感慨颇多。目前,党群驿站充分发挥“小区议事”功能,已经组织热心居民召开多次会议,专题讨论增设消防器材等相关事宜。
增设快递柜、更新休闲设施……如今,海源丽都党支部书记刘昌平及党支部成员着力解决居民期盼事、关心事、困难事,“小区党群驿站是党员和群众的家,我们用心用力服务群众,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海源丽都小区党群驿站让堡垒筑到家门口、力量聚到家门口、阵地建到家门口、服务送到家门口。“我们通过前移服务阵地、下沉服务力量、融合服务资源,让服务要素汇聚起来、顺畅流动起来。”张文秀表示。
依托已建成的党群驿站,丽都社区不断巩固群众评议、居民说事、志愿服务等相关制度,定期就小区公共事务进行沟通协商。同时,加强小区党支部、社区网格、物业之间的沟通互动、协作治理,使邻里间互帮互助、关心关爱的新风尚蔚然成风,让小区居民生活更有品质。(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杨慧 通讯员 狄晓辉 文/图)
总编辑:殷洪军
值班总编:张军涛
复审:谭立勇
编辑:付宇婷

如今,海源丽都小区的居民们享受着建立党群驿站后带来的诸多好处。去年10月以来,凤林街道立足群众需求,全力推进小区党群驿站建设,将服务触角延伸至居民家门口,率先在丽都社区海源丽都小区新建集党员教育、志愿服务、民意征求、居民活动为一体的党群驿站,拓展了党员联系群众阵地,为居民提供了更多优质服务。
构建有温度的党群活动空间
海源丽都小区建于2004年,共有21栋楼宇、居民878户,常住人口2000余人。凤林街道党委按照“有固定场所、有规范标识、有基本制度、有服务设施、有工作人员”的“五有”标准,充分利用海源丽都小区物业办公场所,打造有温度的党群活动空间。
党群驿站虽然面积不大,但设计温馨,划分为红色堡垒“先锋驿站”、共商共治“邻里议站”、便民服务“服务易站”、居民活动“时光忆站”四大区域。驿站墙上,公示着小区党员、物业人员和楼栋长信息,张贴看望高龄老人、修缮公共设施等志愿服务动态图片,展示了小区党员防疫、组织学习、开展各类政策宣传的场景;活动室内,随处可见的党史知识宣传内容让居民时时可学。驿站内还配备了饮水机、充电器、免费WIFI等方便群众使用。
“建设党群驿站,既为小区党员提供了集中培训学习、加强党性教育的平台,又为小区居民提供了一个家门口的活动空间。这是我们不断延伸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触角、实现党群服务零距离的有益探索。”社区党委书记张文秀表示。
列出志愿服务项目菜单
海源丽都小区党群驿站建成后,社区党委牵头成立了海源丽都小区业委会功能性党支部,热爱公益、处事公道的刘昌平被大家一致推选为党支部书记。在每栋楼选定一名党员担任楼栋长,党支部成员和楼栋长均为志愿者,实现了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他们列出志愿服务项目菜单,精准对接老旧小区居民需求,通过开展多元便民服务活动,不断提升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一场场干货满满的老年人剪纸、编织等活动,让离退休老年群体有了活动阵地;一堂堂趣味盎然的假期科普、环保知识课堂,丰富了青少年假期,助力“双减”提质增效;一次次消杀、送药上门的志愿服务,回应居民的急难愁盼……截至目前,该小区已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30余次。
疫情发生后,小区党支部挺身而出、逆向而行,坚守在抗疫一线,并号召组织12名党员、15名志愿者、10名物业工作人员开展车辆人员排查,维护小区秩序,保障生活物资等志愿服务。疫情期间,小区878户居民的生活物资供应有保障,居民出行登记管理井然有序,党支部被居民亲切地称赞为“有温度的党建,有力量的支部”。
充分发挥“小区议事”功能
“作为小区网格员,我以前要逐户上门了解居民信息、收集相关意见,现在有了党群驿站,居民们有事没事都自发来这里谈心交流,沟通的渠道更畅通,服务居民更方便了。”说起党群驿站,海源丽都小区网格员侯婷婷感慨颇多。目前,党群驿站充分发挥“小区议事”功能,已经组织热心居民召开多次会议,专题讨论增设消防器材等相关事宜。
增设快递柜、更新休闲设施……如今,海源丽都党支部书记刘昌平及党支部成员着力解决居民期盼事、关心事、困难事,“小区党群驿站是党员和群众的家,我们用心用力服务群众,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海源丽都小区党群驿站让堡垒筑到家门口、力量聚到家门口、阵地建到家门口、服务送到家门口。“我们通过前移服务阵地、下沉服务力量、融合服务资源,让服务要素汇聚起来、顺畅流动起来。”张文秀表示。
依托已建成的党群驿站,丽都社区不断巩固群众评议、居民说事、志愿服务等相关制度,定期就小区公共事务进行沟通协商。同时,加强小区党支部、社区网格、物业之间的沟通互动、协作治理,使邻里间互帮互助、关心关爱的新风尚蔚然成风,让小区居民生活更有品质。(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杨慧 通讯员 狄晓辉 文/图)
总编辑:殷洪军
值班总编:张军涛
复审:谭立勇
编辑:付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