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独家报道

老一中人最怀念的味道,就在这家胡同小店里

2022-06-25 编辑: 威海新闻网·Hi威海新闻客户端

  每个学校旁总是会有几个小吃摊,每个学生心中也一定会有自己最中意的。
  吃着父母口中的“路边小吃”,撸着浸满汤汁的串串,被教导主任再三叮嘱不要去路边摊的时光一去不复返。
  曾经的人和物早已变了模样,但那记忆中的味道却始终没变。


  还记得吗?一中东侧巷子里的小吃摊,总是在放学铃响之后格外热闹,各色热气腾腾的小吃、温暖又热情的摊主、一起嬉戏打闹的同学……那些欢声笑语成为学生时代最珍贵的记忆,可那些小吃摊却连同我们的青春,一起消失在巷子里。


  唯独有这样一家麻辣烫,小摊变成了小店,搬到了小巷子更深的地方,一开就是24年。


  或许不记得它叫什么,但一定记得摊主的样貌。
  走进幸胡串串香,一句“闺女,吃点莫?”瞬间把人拉扯回到那个青葱的学生时代,好像自己已经身着校服,头上冒着热汗,手里紧攥着十块钱,肚子发出“咕咕”的叫声,眼里只能看见锅中美味的麻辣烫。


  大叔好像一点都没有变,还是那样的身材高大却待人亲切,身穿围裙,站在灶炉前,炸串在手中不停翻动,忙碌的样子与过去渐渐重合。


  店铺虽小,样样俱全,夫妇二人分工明确,两个小店中间有一个小窗口打开,沟通交流全在此处。左侧小店的阿姨头发扎起,戴着干净的围裙,熟练地在做烤冷面。


  得知是一中的学生回来,她展开了灿烂的笑容说:“给你们多加些肉松。”只此一句像是约定俗成的暗号,一下子亲切了起来。


  右侧的大叔则主管炸串和麻辣烫,摆放整齐的串串,大鸡柳棒、蘑菇、小鸡柳、金针菇、骨肉相连、春卷、大肉肠、鸡皮……种类比当年增添了许多。


  肉肠下油锅的那一瞬间,外衣被油挤出了小泡,肉质由内到外变得松软,香味也一点一点飘出。这香气像是带着小钩子,撩拨人的味蕾。


  四四方方的特制铁锅嵌在柜子里,一个清汤一个红汤泾渭分明,把“辣党”和“不辣党”完美隔绝。
  很多一中学子慕名而来,走到门口轻轻一嗅便可知道“就是那个味!”


  小小的四方天地里却摆满了串,被大叔精心码得整整齐齐,每一根签都放在好拿的位置。如果够不到,亲切的大叔会用夹子小心地夹取你中意的那根。
  拿起锅旁套了塑料袋的小铁盘,忙活的大叔不忘提醒你一句小心烫,这样贴心的一句话让人心中无比熨帖。
  24年才涨1.5元,涨的是物价,守的是情怀。小小的签子上串得满满当当,看着那一锅热气腾腾的串,总有种热泪盈眶的感觉。


  记忆里最深刻的就是豆肠串,和冻豆腐有得一拼的豆制品。它不起眼的个孔中都浸满汤汁,轻轻咬下去,微辣的汁水从孔洞中迸发出来充斥着整个口腔,辣袭卷着上鄂,配着香浓浓的麻汁酱料,一口咬下去,青春仿佛伴随着在嘴里炸开的汤汁喷涌而来。
  这是吃遍外卖都找不到的单品,当年学生竞相争夺的美味,在这家小吃店却能吃到。对于这对夫妻而言,开这家不仅仅是维持生计,还多了一层情怀所在,守住小吃摊最后的一方阵地。
  这又哪里是在吃串串,吃的分明是我们的青春。校园的记忆犹如锅里的热油般滚烫,当年陪你一起吃串串的人,现在还有联系吗?坐在简陋的桌前,想起的是同桌的他,还是一张张在记忆里渐渐模糊的笑脸。


  每次付款的时候,阿姨都会热心地抹去零头,她念叨着,来吃的基本都是学生,也有曾经是学生现在早已工作成家的人们,她想让更多曾经是一中的学子知道,这家小店它还在这里。
  24年了,小店并不精致,甚至与时代的发展有些格格不入,这个众人口中的“苍蝇小馆”一直备受青睐,门口时常停着好车,车上下来一个西装笔挺的成年人,一盘串一瓶可乐,像个高中生酣畅淋漓地吃起来,转身在汽车的轰鸣声中离开。。
  当这个世界已经不允许你以学生的名义出场,唯独这家小店,还把你当做学生来招待。说到底,所谓的偏爱并不是这里的串串味道到底有多惊艳,而是味道的那头拴着的是我们永远怀念且不再重来的青春。
  食物,是最牢固的生理记忆。后来,我们去过很多地方,吃过很多食物,不乏去过一些装修精美的高档餐厅,吃过一些尚好的餐品,可即便这样,依然没有哪一种味道,可以代替巷子里的这一口麻辣串。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明天你是否还惦记,一中旁小摊的你……”
  没有充满教导主任声嘶力竭吼声的小巷那都不是最受欢迎的,没有偷偷用书包作掩护带进校园的炸串那都不叫美味,没有掐过表等待下课奔向的小吃摊那都不叫青春……


  校园外巷子里的小树已经参天,当年吃着小吃摊长大的孩子早已在天南海北立业成家,可这里永远留着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
  这个世界上的炸串麻辣烫那么多,可我们的青春啊,有且仅有一次,留在了这个胡同里,这家小小串店是见证者,也是守护者。

  任凭时光的河入海流,任凭当年的我们分头走,但好像只要小店在,那一代人的青春就在。(Hi威海客户端记者 胡杨 王媛/文 刘彬 刘孺桐 王媛/图)
总编辑:殷洪军
值班总编:孙
复审:谭立勇
编辑:董倩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