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区

经开区19家失信企业集体“纠错摘帽”

2022-06-28 编辑: 威海新闻网·Hi威海新闻客户端
  Hi威海客户端讯 6月23日,经开区经济发展局(应急管理局)举办全区信用修复培训会,有效化解企业因受行政处罚造成的限制贷款、招投标、申请资金等方面问题,提高各镇(街)、相关企业对信用修复政策、信用修复流程的知晓度,帮助企业重塑良好信用,助力优化营商环境。5个镇(街)信用修复负责人及存在行政处罚信息且符合信用修复条件的企业共计20余人参加培训。
  培训会上,经开区社会信用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围绕行政处罚信用修复政策、流程、典型案例及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了讲解,并现场解答企业信用修复疑问10余个,确保参会人员成为本辖区、本单位信用修复的行家里手,也号召参会人员争做信用修复政策的实践者、受益者、传播者。
  “这场信用修复培训会办到了我们心坎里,受到行政处罚的这3个月,我们的日子属实不好过。”一家医药企业参会代表说,“培训结束后,我们将立即准备信用修复承诺书、已履行行政处罚相关证明材料等,争取早日摘掉失信‘帽子’。”
  今年3月1日,这家医药企业因“销售药品未开具销售凭证”被经开区市场监管部门作出“罚款500元”的行政处罚决定,并在信用中国网站予以公示。这给企业带来了不利影响,导致企业多次在商务合作时受阻。正当企业备受困扰时,6月21日,企业收到威海市社会信用管理中心邮寄的信函。原来,市社会信用管理中心通过筛查发现,该医药企业符合一般失信行为满3个月可申请信用修复的条件,便主动向企业寄送了《信用修复提醒函》《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明白纸》《“信用中国”网站信用报告(免费)查询及下载明白纸》,提示该企业关注信用记录,树立良好形象。
  6月22日,西苑街道经发办工作人员主动联系企业,邀请其参加经开区信用修复培训会。6月23日,企业通过参加培训会,接受现场信用辅导,上了实实在在的一堂信用课程。
  市、区、镇(街)三级联动,创造了便民惠企新速度。按照“涉及一般失信行为,最短公示期为3个月,最长公示期为1年;涉及严重失信行为,最短公示期为6个月,最长公示期为3年;涉及特定严重失信行为,按最长公示期3年予以公示,期间不予修复”的标准,经开区社会信用管理办公室强化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及属地管理部门的密切交流与配合,为7家涉及疫情保障、17家受疫情影响较大且符合信用修复“绿色通道”条件的企业,14家现存2次以上行政处罚失信企业进行了“信用体检”,共筛查出19家符合信用修复条件的失信企业,并进行了集中辅导。
  培训会后,企业代表们纷纷表示,将珍惜重塑自身信用的机会,主动履行责任,及时进行信用修复。同时,加强内部信用管理,提高信用意识和信用水平,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经开区信用修复培训会后,各镇街也将加强对本辖区信用修复工作的宣传解读,组织失信企业开展信用修复培训,确保失信企业能够依法依规进行信用修复,发挥好信用惠民便企作用。(Hi威海客户端记者 蔡君君 通讯员 邱岭)
总编辑:殷洪军
值班总编:王
复审:谭立勇
编辑:梁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