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回农村,眼下成了乳山市南黄镇很多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新选择。他们投身乡野,回报乡村,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书写着“新农人”的风采。
几年来,鲁龙先后创建成立乳山十里菡乡家庭农场,注册完成“菡乡十里”商标,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十里菡乡园,种出绿色健康的农产品。今年,这里还荣获第二届山东省十佳优质草莓示范基地,基地的无公害草莓成为乳山乃至威海市高端水果店的“标配”。
时至周末,南黄镇南黄村“菡香十里”的草莓大棚内,大学生鲁龙忙得不亦乐乎。这段时间是草莓新苗的培育期,鲁龙正和员工们一起准备下一季草莓的种植,“草莓种得好不好,关键看育苗,花多草多都妨碍草莓苗的生长和结果。”鲁龙说。
鲁龙是运动员出身,敢打敢拼的体育精神早已注入血脉中。2015年,他毅然辞去待遇丰厚的工作,回到南黄镇,成立自力更生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开启了创业之路。
一路走来,鲁龙遇到很多挫折,也得到过很多帮助。鲁龙的爱人姜芳介绍,刚开始,因为没有经验,他们吃了很多亏,品质把握不好,所以糖度不是特别理想,赔了不少钱。那时候,多亏了镇上的帮助。不懂技术,镇上就帮忙联系技术人员;没有经验,镇上就带他们参加农业培训。学习多了,鲁龙也慢慢摸索出了门道。他拿出运动场上顽强拼搏的劲头,接连将“山东省农业职业经理人”“山东省农业发展带头人”等荣誉证书收入囊中。

几年来,鲁龙先后创建成立乳山十里菡乡家庭农场,注册完成“菡乡十里”商标,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十里菡乡园,种出绿色健康的农产品。今年,这里还荣获第二届山东省十佳优质草莓示范基地,基地的无公害草莓成为乳山乃至威海市高端水果店的“标配”。
鲁龙的成功,吸引了周边不少同龄人回乡创业。南黄镇围绕乡村振兴人才“引育用留”,积极推动各类人才发展要素向乡野集聚,“新农人”已成为加速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南黄镇院后村的肖佩和肖丽君也是“新农人”的代表。院后村2017年土地全部流转后,特色产业发展蒸蒸日上,但人才短缺问题随之出现。院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秀丽说:“现在我们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农业技术人才短缺,主要是特色小麦种植和羊肚菌重茬种植方面,没有技术人员指导,产量提不上去;二是销售人员短缺,我们有好的产品,但没有好的人才往外推广,再好的产品也卖不出好价格。”
肖佩是学国际贸易专业的,2013年毕业后,就在外地做网络销售工作,工资待遇都不错。2021年,院后村换届选举前,杨秀丽找到她,邀请她返乡帮忙打造电商平台。几经思考,肖佩决定回村,为家乡办实事。
今年,院后村发展了12亩羊肚菌大棚。回乡后的肖佩和肖丽君在村里的支持下,经过不断学习、反复实验,终于成功研究出闷棚法来解决羊肚菌重茬种植成活率低的问题,产量大大提升,每亩地收益能达到2万多元。
4月份,乳山市委统战部、妇联等部门组织巾帼力量参加电商培训,为农村创业女性提供学习抖音短视频的平台。肖佩和肖丽君主动报名学习的同时,还为院后村大饽饽注册了抖音小店,将村里的胶东花饽饽、冷卤鹅蛋、黑全面粉等特色农产品推广到全国各地。
据南黄镇党委组织委员刘俊良介绍,截至目前,全镇返乡创业青年达到150人,像十里菡香、两个大学生枣园、威茗茶业这样成熟的创业团队有10余个,年产值超2亿元。(Hi威海客户端通讯员 赵妮妮 王希伟 文/图)
总编辑:殷洪军
值班总编:王 岚
复审:谭立勇
编辑:梁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