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司法部发布关于表彰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的决定,297个集体荣获“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其中,山东省上榜14个集体,威海市司法局榜上有名。
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集体
近年来,威海市司法局立足“政治机关、法治部门、纪律部队”职责定位,积极融入和服务中心大局,以实干实绩为开创“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新局面、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贡献力量,努力实现依法治市和司法行政各项工作走在前、开新局。2017年以来,威海市司法系统有38个集体、42名个人荣获省部级表彰表扬。我市法治山东指数动态评估成绩持续位居全省前列,市司法局20多项具有原创性、标识性的法治建设经验做法得到了国家和省级有关部门的肯定推广,其中“四全”合同管理经验被中央依法治国办、《大众日报》和学习强国推广,“四个融入”的法治建设经验被《法治日报》头版刊发。
●全面依法治市迈上新台阶
威海市在全省率先组建了法治建设议事协调机构及办事机构,并以健全完善的制度机制不断提升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强化顶层设计,出台了法治威海建设五年规划和法治社会、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制度化、常态化开展党政主要负责人年终述职述法工作,全面压实法治建设主体责任。
统筹指导有关部门开展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市域社会治理、信用体系建设等重点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助推我市成为“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市”“法治政府建设优秀城市”“全国社会治理创新十佳示范城市”“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城市综合信用指数排名连续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群众社会治安满意度连续多年蝉联全省第一,法治建设工作得到中央依法治国办、省委依法治省办督察组高度评价。
●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区市两项目”“一部门一街道”先后被评为首批省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典型、先进典型。优化法治环境与精致城市、平安威海、幸福威海、信用威海、开放威海建设相结合的“五个结合”的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
五年来,起草地方性法规案11件,出台政府规章15部,立法质量、数量均居全省前列,高质量起草了全国首部以精致城市建设为主题的地方性法规,出台了全省首部行政执法委托管理规定,立法工作得到了中央有关领导的肯定。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制度,我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建设经验被省厅肯定推广。
在全省率先建立行政允诺审查机制,起草了《威海市行政允诺管理办法》,建立了上级政策文件梳理汇总、精准推送和督导落实“三项机制”和党委政府规范性文件联合审查机制。在全省率先出台了《涉企行政检查管理办法》,首违不罚、轻罚事项为全省最多,“1234”执法新机制被省厅肯定推广。全面加强执法监督制度体系建设,我市被确定为全国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了行政复议提级管辖机制,“1+425”行政复议工作体系入选《2020法治影响中国典型案例汇编》并被司法部肯定推广。办理市政府交办的重大涉法事务300余件,其中聚力打造“四个结合”办案新模式解决土地历史遗留问题,目前已成功处置18件,避免经济损失近2亿元,相关案例入选最高院公报案例。
●法律服务供给水平得到新提升
融合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三大平台建设,4个县级公法服务中心被评为省级示范中心。全力护航企业发展,出台了10条措施,实施了“十百千”工程、涉企政策精准推送工程,经验做法被司法部推广。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合法性审查与公平竞争审查联动机制,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提供了保障,做法被全省推广。推行了以信用和风险等级为依据的涉企分级分类监管模式,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审批效率提高3.3倍,实现了由“一摞证明”到“一纸承诺”的转变。在全省率先建立了精准普法工作机制,“四四三”法治乡村建设经验在全省推广,法治乡村治理新模式入选全国有关案例汇编;率先实现了宪法宣传阵地全覆盖,刘公岛被确定为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我市成为全国首个“法治融屏”全覆盖的地级市。
深度参与疫情防控、渔船管控、安全生产等重点工作,以有力的法治保障推动工作走深走实。积极改进公证服务模式,实现了“四个转变”。法律援助工作在2020年度平安山东建设、2021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考核中均名列全省第一,法律援助标准化建设、深化刑事法律援助改革经验做法在全省有关会议上作了典型交流。
●维护社会稳定实现新作为
稳步推进“六治一网”任务落实,有关经验做法入选全市市域社会治理典型。严督实导威海监狱疫情防控和监管安全改造工作,实现了连续20年监管安全无事故。积极探索以“小蚂蚁”志愿服务为代表的社区矫正新模式,全市社区矫正对象未发生脱漏管情况。大力推进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工作,制定了全省首部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管理办法,推行了“四平四说”调解工作法,在商事、信用等领域化解了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纠纷案件,经验得到了市领导批示肯定并在全省推广。全市已建有关调委会143个,涵盖了26个矛盾纠纷多发行业,五年来共调处纠纷10万余件。积极探索调解新路径,“调解+信用”模式被《法治日报》转发推广。
●干部队伍作风展现新面貌
市司法局坚持政治统领、党建引领,推深做实中央部署开展的集中教育,持续加强队伍“四化”建设,围绕打造“法润威海·律师护航”党建品牌,实施了“1134”党建提升工程。开展了以“亮身份、亮态度、亮成绩”为主题的“三亮”活动,实现了党员律师“身份全亮明、阵地全覆盖、履职全纪录”,经验被省厅转发推广。
在党史学习教育、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中,出台的法律服务行业执业行为四张负面清单获评全省政法系统优秀制度成果,服务企业发展的“十百千工程”获评全省政法系统为民办实事优秀成果,推进停车管理立法、打造化解土地历史遗留问题办案新模式2项成果获评全省司法行政系统为民办实事优秀成果。(来源:威海市司法局官网)
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集体
山东省(14个)
山东省青岛市法律援助中心
山东省枣庄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
山东省龙口市司法局
山东省潍坊市司法局
山东省威海市司法局
山东省日照市法律援助中心
山东省平邑县司法局社区矫正大队
山东省禹城市司法局
山东省高唐县司法局
山东省滨州市司法局
山东省单县司法局
山东省临沂监狱
山东省泰安监狱
山东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所政管理科
(诊断评估中心)
山东省枣庄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
山东省龙口市司法局
山东省潍坊市司法局
山东省威海市司法局
山东省日照市法律援助中心
山东省平邑县司法局社区矫正大队
山东省禹城市司法局
山东省高唐县司法局
山东省滨州市司法局
山东省单县司法局
山东省临沂监狱
山东省泰安监狱
山东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所政管理科
(诊断评估中心)
近年来,威海市司法局立足“政治机关、法治部门、纪律部队”职责定位,积极融入和服务中心大局,以实干实绩为开创“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新局面、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贡献力量,努力实现依法治市和司法行政各项工作走在前、开新局。2017年以来,威海市司法系统有38个集体、42名个人荣获省部级表彰表扬。我市法治山东指数动态评估成绩持续位居全省前列,市司法局20多项具有原创性、标识性的法治建设经验做法得到了国家和省级有关部门的肯定推广,其中“四全”合同管理经验被中央依法治国办、《大众日报》和学习强国推广,“四个融入”的法治建设经验被《法治日报》头版刊发。
●全面依法治市迈上新台阶
威海市在全省率先组建了法治建设议事协调机构及办事机构,并以健全完善的制度机制不断提升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强化顶层设计,出台了法治威海建设五年规划和法治社会、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制度化、常态化开展党政主要负责人年终述职述法工作,全面压实法治建设主体责任。
统筹指导有关部门开展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市域社会治理、信用体系建设等重点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助推我市成为“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市”“法治政府建设优秀城市”“全国社会治理创新十佳示范城市”“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城市综合信用指数排名连续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群众社会治安满意度连续多年蝉联全省第一,法治建设工作得到中央依法治国办、省委依法治省办督察组高度评价。
●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区市两项目”“一部门一街道”先后被评为首批省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典型、先进典型。优化法治环境与精致城市、平安威海、幸福威海、信用威海、开放威海建设相结合的“五个结合”的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
五年来,起草地方性法规案11件,出台政府规章15部,立法质量、数量均居全省前列,高质量起草了全国首部以精致城市建设为主题的地方性法规,出台了全省首部行政执法委托管理规定,立法工作得到了中央有关领导的肯定。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制度,我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建设经验被省厅肯定推广。
在全省率先建立行政允诺审查机制,起草了《威海市行政允诺管理办法》,建立了上级政策文件梳理汇总、精准推送和督导落实“三项机制”和党委政府规范性文件联合审查机制。在全省率先出台了《涉企行政检查管理办法》,首违不罚、轻罚事项为全省最多,“1234”执法新机制被省厅肯定推广。全面加强执法监督制度体系建设,我市被确定为全国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了行政复议提级管辖机制,“1+425”行政复议工作体系入选《2020法治影响中国典型案例汇编》并被司法部肯定推广。办理市政府交办的重大涉法事务300余件,其中聚力打造“四个结合”办案新模式解决土地历史遗留问题,目前已成功处置18件,避免经济损失近2亿元,相关案例入选最高院公报案例。
●法律服务供给水平得到新提升
融合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三大平台建设,4个县级公法服务中心被评为省级示范中心。全力护航企业发展,出台了10条措施,实施了“十百千”工程、涉企政策精准推送工程,经验做法被司法部推广。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合法性审查与公平竞争审查联动机制,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提供了保障,做法被全省推广。推行了以信用和风险等级为依据的涉企分级分类监管模式,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审批效率提高3.3倍,实现了由“一摞证明”到“一纸承诺”的转变。在全省率先建立了精准普法工作机制,“四四三”法治乡村建设经验在全省推广,法治乡村治理新模式入选全国有关案例汇编;率先实现了宪法宣传阵地全覆盖,刘公岛被确定为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我市成为全国首个“法治融屏”全覆盖的地级市。
深度参与疫情防控、渔船管控、安全生产等重点工作,以有力的法治保障推动工作走深走实。积极改进公证服务模式,实现了“四个转变”。法律援助工作在2020年度平安山东建设、2021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考核中均名列全省第一,法律援助标准化建设、深化刑事法律援助改革经验做法在全省有关会议上作了典型交流。
●维护社会稳定实现新作为
稳步推进“六治一网”任务落实,有关经验做法入选全市市域社会治理典型。严督实导威海监狱疫情防控和监管安全改造工作,实现了连续20年监管安全无事故。积极探索以“小蚂蚁”志愿服务为代表的社区矫正新模式,全市社区矫正对象未发生脱漏管情况。大力推进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工作,制定了全省首部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管理办法,推行了“四平四说”调解工作法,在商事、信用等领域化解了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纠纷案件,经验得到了市领导批示肯定并在全省推广。全市已建有关调委会143个,涵盖了26个矛盾纠纷多发行业,五年来共调处纠纷10万余件。积极探索调解新路径,“调解+信用”模式被《法治日报》转发推广。
●干部队伍作风展现新面貌
市司法局坚持政治统领、党建引领,推深做实中央部署开展的集中教育,持续加强队伍“四化”建设,围绕打造“法润威海·律师护航”党建品牌,实施了“1134”党建提升工程。开展了以“亮身份、亮态度、亮成绩”为主题的“三亮”活动,实现了党员律师“身份全亮明、阵地全覆盖、履职全纪录”,经验被省厅转发推广。
在党史学习教育、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中,出台的法律服务行业执业行为四张负面清单获评全省政法系统优秀制度成果,服务企业发展的“十百千工程”获评全省政法系统为民办实事优秀成果,推进停车管理立法、打造化解土地历史遗留问题办案新模式2项成果获评全省司法行政系统为民办实事优秀成果。(来源:威海市司法局官网)
总编辑:殷洪军
值班总编:张军涛
复审:颜燕军
编辑:蔡 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