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沐精工正在为进入海尔产业链做着准备工作;迈世腾科技已成为三星集成电感器唯一指定供应商……越来越多“威海制造”成功“链”上行业领军企业。
它们“小而专”“专而尖”,“块头”不大却个个身怀绝技,产品在整条产业链中居于必不可少的基础地位。7月28日,记者走进部分“专精特新”企业,了解他们如何精准“卡位入链”。
做专技术 做精产品 小企业引来大客户
当天一大早,威海瑞沐精工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孙朝阳收到了一则好消息:提交的材料初步通过海尔审核,等完成实地验厂后,公司将正式挺进海尔产业链条。
瑞沐精工主要从事各类精密模具以及各类精密注塑件的开发与制造。“此次,我们能一下‘抓’住海尔的眼球,很大一部分得益于公司自主研发的自动化生产线。”孙朝阳介绍说。
在瑞沐精工生产车间,工人正在生产打印机相关配件。
2018年,还在初创期的瑞沐精工成立了一支近20人的研发团队,耗时一年,自主研发出了一条注塑模具生产加工自动化生产线。3年间,公司每年拿出销售收入的10%,对生产线进行改造、升级,如今已能适配生产打印机、汽车部件、小家电等领域的近百种注塑件。
依托这条自动化生产线,公司产品的精度越来越高,质量也更加稳定,效率比传统人工操作提高60%以上。这些都是融入海尔供应链体系必须满足的“硬杠杠”。
瑞沐精工还有一个“撒手锏”。不久前,公司牵头成立了威海市模具行业协会,邀请近百家模具配套企业单位加入协会,“本来我们已经能独立完成从模具设计到组装一整个链条上的工作,如今有了行业协会,配套服务将更加完善,对海尔的吸引力也更大。”孙朝阳说。
“中小型企业能吸引行业领军企业的关注,无非是靠着两方面——技术和产品。”市工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有像瑞沐精工这样瞄准技术前沿,以智能化生产打出响亮名号的;也有像迈世腾科技那样,拿出十年如一日的韧劲,用“拳头产品”抢占市场制高点的。
走进迈世腾科技(山东)有限公司,20多条新型集成电感器自动化生产线正在全面运转。一个个新型集成电感器排队“走”下生产线,它们将作为核心电子部件应用于三星量子点自发光显示(QLED)技术用集成电源板。
这是迈世腾科技的“王牌”,凭借着这一小小的集成电感器,公司从三星全球供应商体系中脱颖而出,成为三星的唯一指定供应商,也是三星在中国唯一授权同步研发的企业。
成为国内唯一并不容易。自2014年建厂以来,迈世腾科技就主攻QLED显示屏的集成电感领域,组建了一支80多人的研发团队,建成4大创新平台。7年间,迈世腾科技对研发出来的新型集成电感器不断进行改造升级,科研投入累计超过7000万元,期间攻克了电磁干扰控制和电感下降控制两项“卡脖子”技术。
“现在,我们的新型集成电感器体积更小、厚度更薄、寿命更长,精度也更高了,三星对我们的产品十分满意。”迈世腾科技(山东)有限公司管理部负责人马光说,目前,公司手持三星订单额近3亿元。
内外双向发力 谋划重点企业“卡位入链”行动
“我们先筛选出几家目标企业发布出来,看看企业家们意向如何,再进一步调整。”7月28日,市工信局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发展科工作人员正和威海神舟信息技术研究院的对接人讨论得热火朝天。
根据市“专精特新”企业加速中心的安排计划,8月,我市将组织部分“专精特新”企业到国内重点制造业地市,通过集中座谈、现场交流等方式,开展产业链对接活动。
让更多中小企业精准“链”上行业领军企业,不仅需要企业练好内功,政府也要搞好服务、当好“总链长”。
我市通过政府指导、平台承办、双向互动的模式,积极谋划重点企业“卡位入链”行动,精心选择带动能力强的“链主”企业、服务能力强的公共服务平台与合作意愿强的“专精特新”企业,融合上下游供需、技术、金融等各类要素资源,组织对标提升、路演推介、座谈沙龙等活动,进一步强化产业链上下游的对接合作。“年内有望推动200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参与‘卡位入链’系列行动。”市工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我市已组织部分“专精特新”企业参加省工信厅举办的高端化工(碳四)产业链、节能装备环保装备产业链和全国首场“百场万企”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对接大会;依托惠普、招商金陵船舶等“链主”企业,先后举办软件、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和船舶产业链联盟对接会。
“内”“外”兼修,双向发力,全市共有40余家企业参加对接,有效推动解决了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配套、技术“卡脖子”、科技成果转化、企业融资等问题。(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孙大伟 张宇 实习记者 员雯 通讯员 周永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