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威海要闻

“三个十大”看威海丨以政协力量探寻制造业智能化改造的有效路径

2022-08-11 编辑: 宋倩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回溯威海的发展进程,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发展质量,一直以来都是塑造这座城市竞争优势和产业能级的关键因素。

      “十四五”关键之年,在数字经济浪潮下,制造业迎来最好的黄金转型期。这是机遇,更是挑战,如何答好制造业转型发展这道“大题”?威海以智能化改造为制造业赋能添翼。

      市委、市政府、市政协将“加快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步伐”列入今年重点协商活动计划,组织广大市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动员各区市政协力量,开展多维度调研,并于8月10日召开了市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围绕该议题进行专题协商,以政协力量进一步探寻制造业智能化改造的有效路径,共谋发展大计。

      调研:直扑一线,摸实情找痛点

      人民政协能不能“说得对”,关键在调研。围绕这个事关威海制造业转型发展的重大课题,市政协主席高旭光要求,紧扣制造业智能化改造过程中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调研,力求反映问题准确客观,原因剖析深入透彻,对策建议切实管用。

      “不调研不协商,先调研后协商”。从5月开始,市政协便全力以赴投入到此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的准备中。线上通过调查问卷,征求企业界人士对制造业智能化改造的意见建议;线下组织部分委员,分成2个调研组,由市政协主席和副主席带队,分赴各区市、国家级开发区,实地考察了10家具有代表性的规上制造业企业和科研院所等,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力求将制造业企业科技创新的现状、最急需社会各界帮助解决的难点、最盼望的政策支持等呼声带到政协常委会会议协商议政现场,反映到党委、政府的决策层面上去。

      5月12日,市政协副主席、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委员会主任赵广洪率调研组,深入荣成歌尔微电子数字化车间项目、华力电机高效电动机数字化车间项目、浦林成山高性能轮胎先进制造智能工厂项目以及文登区宏安集团光缆生产线数字化车间项目、重汽商用车铆焊组件智能化技改项目、天润工业曲轴智能工厂项目现场,实地察看企业智能化改造、科技研发和生产运营情况,与企业负责人、科研人员等面对面座谈,全面掌握企业智能化改造最新动态。

      6月15日,市政协主席高旭光又带领部分委员,走进贝卡尔特(山东)钢帘线有限公司“创梦工厂”项目、威海市泓淋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化车间项目、威海海马地毯集团有限公司纤维和地毯扩建项目现场,了解企业存在的实际困难,耐心听取企业负责人的烦心事,带着感情为企业分忧。

      在当天的最后一站——天智创新技术研究院,该院常务副院长姚玉峰提出:“威海有制造业基础,能不能在发展本土智能装备产业上多下功夫、取得更大进展,以便为更多企业智能化改造提供配套服务?”他的话音刚落,便得到了委员们的响应。大家纷纷表示,这是个好建议,一定会好好研究,推动落实。

      一个多月的时间,各调研组下基层、进企业,走部门、访专家,委员们既身入又心入,全身心投入到调研中来。随着工作的推进,各种信息扑面而来,委员们去伪存真、理清思路,从宏观政策制定到微观工作落实,从数据到案例,从启示到建议……点石成金,聚沙成塔,方向在一次次切磋中越辩越明,为“言之有物”的建言打下坚实基础。

      调研结束后,市政协遴选出12篇重点发言,在常委会会议现场深入探讨协商。

      建言:瞄准靶心,直言破解之策

      调研深度的“因”,带来协商议政的“果”。8月10日上午,蓝天宾馆国际会议厅内气氛热烈,市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围绕“加快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步伐”开展专题协商。

      市委副书记、市长孔凡萍应邀出席会议,并通报上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市发改委、科技局、工信局、人社局、地方金融监管局的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听取委员意见建议,进行面对面协商。

      顶格支持,让与会的每一位政协常委和委员深感责任重大。他们纷纷表示,要紧扣会议主题,积极建言资政,广泛凝聚共识,以高质量履职服务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经过三个多月细致周密的调研、沉淀,委员们对“加快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步伐”的思考愈加深刻。常委会会议上,他们带着力推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热忱和责任,谈感想、提建议、话发展,倾力建言。

      “我认为实施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应按照市场规律,以推动智能技术与传统制造业融合为主线,以打造重点行业示范为切入点,充分激发市场热情和企业内生动力,培育新的产业链、价值链、人才链。”市政协常委张诗哲为此思虑良久。

      市政协委员汤占胜说:“针对目前企业的现状,应该集共性技术支撑、应用技术协同研发、安全检测于一体,聚合汇集企业、科研院所、服务机构等各方资源,提供规划指导、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检测认证等共性服务。推动企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攀升,进一步提高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品牌效应。”

      “我市应以智能化转型为切入点,大力发展高端智能化装备产业,尤其是针对国外对我国高端装备严密封锁的不利态势,我市相关部门应出台专项研发计划,举全市之力突破‘卡脖子’的装备难关,形成‘专业化分工制造+系统集成+产业集群’的战略协同模式。”市政协委员王文义满是期待。

      ……

      6名委员从培育新的产业链、价值链、人才链,强化技术智力支撑,发挥产业集聚优势等专业角度作了大会发言;6名委员提交了书面发言。翔实的数据、充分的论证、务实的建言,赢得了阵阵掌声。

      “市政府高度重视加强与政协的联系沟通,积极办理政协委员提案,支持政协委员参政议政。希望各位委员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政府工作,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多提宝贵的意见建议。”孔凡萍说。

      互动:交锋交融,共绘发展蓝图

      当天,市政协还创新增设互动交流环节,政协常委、委员“开门见山”,围绕如何加快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打造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公共服务平台、扶持智能化改造服务商发展等5个问题发问,与会的5个市直部门相关负责同志积极接招、坦率对话,“一问一答”让互动更生动。

      市政协常委刘震第一个发问:“加快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改造,现在全市有哪些举措?”“目前,我们正在谋划冷链物流、服务业和企业冲击新目标等与制造业关联的扶持政策,同时从项目建设、创新发展、要素保障等领域加大对企业的政策帮扶力度……”市发改委副主任于习文诚恳答复,句句都是“干货”。

      市政协委员史伟一直关注着创新平台对企业智能化改造的作用。作为调研组成员,调研让他眼界大开,看到了科技创新在推动威海先进制造业发展壮大中所发挥的重大作用,看得越多、想得越多,问题就会不时出现。在这次常委会会议上,他提问:“在推动智能化改造方面,如何能更好发挥创新平台体系的作用?”

      市科技局副局长赵静答复:“我们将以企业所急和产业所需为导向,在‘点、线、面、群、园’五个方面立体化用力,全年开展‘双走进’活动不少于500次、解决企业技术需求100项以上,启动‘融链’行动,年内开展专项活动不少于12次,真正把‘1+4+N’创新平台体系的资源优势最大限度转化为产业的发展优势。”这坚定自信的话语,让与会人员倍感振奋,充满信心。

      市政协常委张建芬接着发问:“市里在扶持智能化改造服务商发展、加强技术支撑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有什么打算?”“我们将从软件企业、设备制造商、解决方案集成商三个维度,完善智能化改造服务体系。同时,依托协会、联盟等载体,在食品、纺织、机械等智能化改造需求高的行业举办对接交流活动,强化工业互联网赋能,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方面,切实提高服务商能力水平。”市工信局局长邢海波回答说。

      ……

      此次协商议政,情况摸得实、问题找得准、研究谋得深、对策提得好。经过一次次分析研讨,最终形成了一份沉甸甸的建言成果,凝聚起了广泛共识:

      ——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提高奖补政策落实效率,推动基金运作向技改项目倾斜;要完善技术支撑服务体系,大力扶持服务商发展,建好用好公共服务平台;要加强人才引进培养,完善人才政策,扎实推进产学研合作……

      这份成果承载着委员们的责任,也承载着社会各界的民声民愿,将搭乘着市政协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这趟“专列”直通决策层,为全市下一步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提供科学参考。(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张宇/文 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