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区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构建预算绩效管理新常态

2022-08-13 编辑: 威海新闻网·Hi威海新闻客户端
  近年来,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聚焦预算绩效管理创新提升和提质增效,高位统筹、系统谋划,积极构建预算绩效管理新常态,推动各项工作走深走实,财政资金聚力增效。

  夯实基础,绩效工作制度更加全面

  建立完善“1+N”绩效管理制度体系,以预算绩效管理实施方案为抓手,“1”项方案明确了开展预算绩效工作的时间表、路线图。相继出台了部门单位绩效管理、部门整体绩效管理以及事前绩效评估、绩效目标、绩效监控、绩效评价等各环节管理制度,规范了财政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内部工作规程,建立了共性、个性指标体系,“N”项制度理清了预算绩效业务流程和管理责任,落实落细了财政部门组织指导作用,日渐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网”为各项工作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探索创新,绩效管理范围更加广泛

  坚持区镇两级绩效工作一体推进,加强镇街绩效管理工作调度督导和业务培训,统一业务规范、操作标准等,破除绩效管理的“边界死角”,5个镇街全部实现项目支出绩效管理全覆盖。

  按照“财政牵头、部门主责、闭环管理”的工作思路,深入实施部门整体绩效管理,自2021年,区级预算单位实现部门整体绩效管理全覆盖,部门和单位整体履职成效不断提升。不断创新重点领域绩效管理,将预算绩效管理范围从重点项目向政策评价拓展,从关注当年绩效向全周期跟踪问效拓展,从项目支出绩效向部门整体绩效拓展,积极推进政府采购、政府购买服务、政府投资项目等领域绩效管理,加强上级转移支付、政府债券项目绩效管理,选取学校建设、城市维护费等项目,探索开展成本绩效管理,试点推进镇级财政运行综合绩效管理,加快实现预算绩效管理全覆盖。

  督导考核,绩效责任约束更加严格

  连续三年将预算绩效工作开展情况纳入经开区党工委管委对部门、镇街的目标责任制考核,修改完善考核办法,将预算绩效管理全过程各环节工作全部纳入考核范围,加强工作质量完成情况的考核比重,以考核为抓手,倒逼各部门、镇街落实绩效管理主体责任,提升绩效管理水平。

  充分发挥信息曝光及共享的外部监督作用,区级预算单位绩效信息及时向社会公开,重点项目绩效目标、绩效评价结果实现报送人大审阅常态化。加强第三方中介机构备案管理,强化业务培训和质量考核,考核结果作为项目付费和后续承接主体选择的重要依据,不断提升第三方机构执业水平。

  提质增效,绩效结果应用更加有力

  将绩效管理嵌入预算管理全过程,构建事前、事中、事后“三位一体”的绩效管理“闭环”,做实各环节结果应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关口前移加强新增项目决策审核,近三年累计开展新增政策和项目事前绩效评估132项,评估规模7.4亿元,根据评估结果核减预算资金1.9亿元。

  将绩效目标作为项目入库的前置条件,不断完善核心指标、严格目标审核,确保财政资金目标清晰,产出和效益明确,三年累计编制项目支出绩效目标842项,涉及金额46.6亿元。持续加大预算绩效监控力度,坚持全面监控与重点监控相结合,对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和预算执行情况开展“双监控”,累计开展部门监控490项,财政重点绩效监控37项,督促部门对84个项目进行及时纠偏,调整预算或收回资金6400万元。

  建立健全“部门全面自评+财政重点抽评”和“部门评价+财政重点评价”的全方位绩效评价机制,对70个项目的绩效自评结果进行抽审,评价重点财政资金14.4亿元,通过绩效评价结果调整压减预算资金1.1亿元,组织开展问题整改一百余条,修订相关制定文件9项,保障各项政策措施更好落实到位。(Hi威海客户端通讯员 刘慧婷)

  总编辑:殷洪军
  值班总编:孙
  复审:颜燕军
  编辑:刘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