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建文明典范城市的过程中,高新区瞄准群众需求,采取一系列保障政策和民生措施的同时,将目光对准特殊群体,满足更多人的小众化需求,让城市变得更有温度。


快递员、外卖小哥等新业态就业群体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工作地点不固定,困累之时往往不能立马找到歇脚之处,考虑到这些实际情况,高新区新建了17处暖心驿站,配置了空调、折叠床、座椅、微波炉、充电宝、饮水机等,让他们累了能歇脚,冷了能取暖,热了能纳凉。

外卖员王晓冬说:“接到通知说有这么一个地方,平时没事的时候能有个地方休息,特别是这两天温度最高的时候,有个凉快的地方待着,特别好。”
货车司机闫广立表示:“方便大众,也是对我们这个社会群体的一种关爱。”
不仅如此,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活动性强、联系面广,是基层治理的“百事通”“千里眼”。为发挥其独特优势,高新区怡园街道在为他们提供驿站服务的同时,将他们纳入社区网格中,为社会治理注入新鲜血液。
怡园街道党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文明典范城的创建不仅仅是让城市更整洁、更干净,更应该让生活在城市里的每一个人有更多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
少年儿童也是需要特别关照的群体,为帮助双职工家庭解决后顾之忧,高新区依托妇女儿童家园、家长学校、儿童友好试点等实践活动阵地,开设了传统文化、爱国教育、阅读手工、社会实践等暑期公益托管课程,“官方带娃”让孩子们暑期生活既安全又丰富多彩,目前已惠及300多个儿童及家庭,完成教学活动近3000人次。

在长春路社区,来自孟加拉的外教shipra给孩子们上英语公益课。“威海是一座文明美丽的城市,这里的人都很友好,我们生活在这里很开心,能为大家做点事情,让这个城市更美好,我也很开心。”孟加拉外教shipra表示。
高新区怡园街道长春路社区居民费秀田说:“孩子能学到一些知识,挺好的,让我也获得了一些幸福感,感恩感谢。”

投资3.6亿元实施古寨片区、柴峰小区等20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居民1.4万户;新建改建绿化面积3.2万平方米,让市民推门见绿;超前完成福山路拓宽改造工程、环海路新建工程等道路工程,让市民出行更顺畅;打造公办社区卫生站,方便居民就近就医……在推进文明典范城市创建过程中,高新区突出共创共建共享,坚持为民利民惠民,让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来源:威海高新区发布)
总编辑:殷洪军
值班总编:张军涛
复审:颜燕军
编辑:岳 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