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翠区

颗颗“宝石”缀环翠

2022-08-18 编辑: 威海新闻网·Hi威海新闻客户端
  花果飘香,沃野千里,山环水抱,四时荣翠。短短16字是对环翠区的真实写照,也是对环翠区乡村振兴建设的高度概括。

  立足守城优势,环翠区以“城市化带动、精致化引领、样板化推进”为思路,以“打造市民享受慢生活首选目的地”为目标,围绕区域产业特点和资源禀赋,规划建设里口山近郊休闲样板片区、轻户外运动基地样板片区2个市级样板片区,以及宝石山高效生态农业样板片区、玉皇顶文旅融合样板片区等8个区级样板片区。各有特色的样板片区,如颗颗宝石点缀在环翠大地,时时闪烁的七彩光芒,成为环翠区乡村振兴建设的绝佳代言。


  在样板片区建设过程中,随着乡村振兴建设步伐的迈进,城郊农业特色更加鲜明,产业集聚效应显著提升,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理想愿景也正在变为现实,一个个动人的乡村振兴故事在环翠上演。

  城郊农业特色更加鲜明

  立秋后,环翠区里口山秋歌采摘园里又热闹起来了。科学管理加上水肥得当,50亩的大棚巨峰葡萄进入盛果采摘期,一串串紫黑透亮的葡萄,粒粒饱满,映着果农喜悦的笑脸。进棚采摘的市民络绎不绝,果农穿梭其间采摘装箱销售,忙得不亦乐乎。

  “这个葡萄皮儿特别薄,尝了一下也是特别香甜,汁水特别多。”鲜嫩的果肉刚刚入口,第一次来园的周女士就被葡萄俘获芳心。


  果农乐观预计今年大棚葡萄亩产能达到3000斤左右,专供商超和采摘游客,“今年又是一个沉甸甸的丰收年啊!”

  近年来,环翠区立足城郊优势,大力发展以“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为特色的农文旅融合产业,大力打造特色农业园区、农家乐等农郊游玩打卡地,初步形成了以观光、采摘、体验、休闲、垂钓、餐饮、文体娱乐为主要特色的环翠区城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新格局。


  包括秋歌在内的25个休闲观光农业园区,拥有采摘品种近20个,年接待游客109万人次,年营业收入达6455万元。环翠区农家乐从业户数60余户,年接待人数60万人次,年营业收入2000余万元……在环翠,农民创收的腰包鼓了,市民也找到了“城市桃源”。


  在乡村振兴建设之路上,环翠区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一路硕果累累,丰收连连。2018年,环翠区被评为“山东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坚持“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现代农业,到目前为止,拥有家家悦、宇王、浦源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2家;农业“三品一标”有效期内认证产品25个,威海市宇王集团有限公司宇王牌水产品等3个产品被评为山东省知名农产品品牌;威盛大樱桃农民专业合作社“威盛”牌大樱桃、宝丰果蔬专业合作社“宝丽滢”牌桃等6个产品被评为威海市知名农产品品牌。

  农村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说起对环翠区农村的印象,很多人都会用一个“美”字来形容,拍了半辈子照片的夏先生更是深有此感。在“上山下乡”的拍摄之旅中,他的镜头里清晰地记录下环翠四季的如画景色:春天野花烂漫的里口山,夏天风荷正举的羊亭河湿地公园,秋天满树硕果的百年金柿园,冬天白雪皑皑的华夏城……季节和拍摄地点在变换,镜头里的美也千姿百态。

  这份质朴纯粹的乡村之美,源于农村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近年来,环翠区委、区政府在着力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的同时,致力于精心打造美丽宜居乡村。


  环翠区106个村居的直饮设备和消毒设备定期巡检维护,镇级农村供水公司直接供水,使群众喝上、用上了安全水、放心水;污水治理、河道清淤美化治理深入推进,境内水体全部成为流淌的景观带;无害化户厕覆盖率达到90.5%,无害化卫生厕所实现全覆盖,群众的“方便”之所更整洁;村村建有小游园,屋前屋后有花园,推窗见绿,出门游园成为群众的日常生活;完成104个村、11062户农村居民家庭的清洁取暖设施改造工作……生活在环翠乡村,目之所及皆是美景,幸福生活触手可及。

  农村发展活力进一步激发

  在乡村振兴建设答卷中,闲置资源盘活是一道绕不开的必答题。只有将农村的闲置资源变成流动的活资产,才能进一步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为此,环翠区研究起草了《关于开展“两清三化”行动 盘活农村低效闲置资源的实施意见》,有效盘活了农村低效闲置资源,激发乡村资源要素活力,盘活闲置农房2170栋、残垣断壁232处、低效农用地4071亩,将农村闲置的“死”资源点石成金。

  政策先行的同时,环翠区还不断利用智能化、信息化手段,持续探索农村资源盘活的有效路径。最近,一个名为“环翠·链乡”小程序上线了,小小的它可谓内藏乾坤。环翠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夏斌打开手机上的小程序,上下滑动完整地展示着小程序的模块与功能:“通过这个小程序,我们实现了数字农业信息资源全面、高效和集约管理,收集整理了现有农业园区、基地、民宿、红色展馆等乡村游购娱信息125条、美丽乡村信息46条、农资店信息49条以及环翠区耕种信息。”

  界面清晰,一目了然。环翠区美丽乡村、乡村民宿、红色纪念馆、采摘园、休闲农场、特色农产品等乡村振兴成果和可利用的资源,在小程序上都能快速准确地找到。尤其是其中的“乡村找房”模块,是环翠区两清三化流转服务平台,无论租赁、转让还是流转,都可以在这里得到解决。这里藏着一张包含张村镇、羊亭镇、温泉镇、桥头镇和嵩山街道的实景地图,囊括了环翠区4496栋可租房及2045亩可租地的具体信息,便于有需求者自由挑选、交易。

  “内涵”丰富的“环翠·链乡”小程序,好似一条城乡资源要素自由流动的纽带,极大地提高了环翠区农业的知名度和曝光率。

  好戏尚需好角儿唱。盘活的对象是闲置资源,而实现盘活的关键则是人。如何引进、汇聚乡村振兴人才资源,一直是环翠区高度重视、持续推进的工作。为此,环翠区专门出台了“英才汇翠”新政2.0版,全面落实“乡村人才振兴12条”,将高校专家、经营能手等各类人才,纳入乡村人才振兴政策保障范围,与中国科学院李军、中央美术学院何崴、“泰山学者”袁黎明、青岛农业大学姜国勇等一大批高层次专家结下“良缘”,为乡村振兴建起强大智库。

  有了高素质人才的“金点子”、真本领助力,环翠区乡村振兴建设不断焕发新生机,太多令人振奋的乡村振兴故事在环翠上演……里口山休闲样板片区的4个村经何崴团队整体规划布局,实现了农文旅产业协同发展,已引进四季采摘大棚160多个,农家乐等餐饮业态40余家,何长峰美术馆、十八里担架道展馆等特色产业项目50余个;由袁黎明牵头运营的索尔科技土壤改良示范基地项目,用3至5年时间,改良土壤1000亩,打造王家疃村生态、绿色、无公害、可追溯采摘园;姜国勇帮宝石山乡村振兴样板片区建了25个冬暖大棚,指导村民种了草莓、樱桃、葡萄等20多个水果品种,去年该片区6个村平均收入整整翻了一番,一年增收100多万。


  截至目前,环翠区共建设省级美丽乡村13个、市级美丽乡村31个。如今,行走在环翠乡野,清新怡人的乡村新风扑面而来,乡韵悠悠,景色融融,而乡村振兴这台好戏正唱得嘹亮,演得精彩。(Hi威海客户端通讯员 姜倩倩)

  总编辑:殷洪军
  值班总编:张军涛
  复审:颜燕军
  编辑:刘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