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伴随《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于秋季学期的正式执行,全市22万余名中小学生开启新学期。
记者采访发现,新学期遇见了不少新变化:一年级上学期将被设置为入学适应期,重点实施入学适应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劳动课将从综合实践课程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与语文、数学有了同等的重要性……
“希望孩子们在这样的‘上新’和变化中,收获更多的成长与进步。”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新学年 新课程——
劳动课成为“必修课”,一年级增设入学适学期
新学期,新变化。对于新一学年的学习生涯,我市中小学相继为孩子们备下了开学惊喜。而这第一重惊喜便“藏”在课表里——义务教育阶段,劳动课成为“必修课”,每周开设一节。
开学季遇上秋播秋种。开学第一天,羊亭小学老师们带领五年级的孩子,将一颗颗萝卜种子播种在学校的劳动教育基地里。“希望借助这样的方式,让孩子们了解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告别‘五谷不分’,增强爱劳动、会劳动的意识。”羊亭小学教务副主任王晓艳表示,今年学校将结合劳动课程,围绕“我是小农夫”“家务小能手”等主题,设置不同的实践活动。同时,还将开设劳动周、劳动月,让劳动真正成为孩子们的行动自觉,树立起正确的劳动观。
开学首日,在孩子们心间播下劳动“种子”的还有普陀路小学。当天上午8时许,孩子们接到了一份特殊的“闯关”任务——“打卡”《普陀路小学家庭劳动清单》。“劳动清单按年级分设了不同的内容,‘闯关’周期为整个学年。”学校教务处主任张琳莉表示,学期末将对孩子们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顺利“通关”的孩子们将获得“劳动小能手”的称号,并进行表彰。
“本学期开始,除增设劳动课程外,按照新课程标准,还进一步优化了学科方案。”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艺术类课程方面,一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八至九年级则分项选择开设艺术课;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开设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涉及同一内容主题的不同学科间,还将根据各自的性质和育人价值,做好整体规划与分工协调,并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要求。
“惊喜”的课程设置,让孩子们的学习生涯变得更加丰富;“适应过度期”的推行,则让一年级新生们更好地迈入小学生涯。
“这三个小锦囊是送给你们的‘阿拉丁神灯’,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拆开一个,便会有‘小灯神’帮助你们。”当天上午,田村小学为一年级“萌新”们送上了特别的“入学礼物”。
这是学校强化幼小衔接,做好一年级“入学适应期”的缩影。田村小学办公室主任王新晓表示,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学校今年进一步优化情景式教学方式,通过游戏化的课堂教学设计,让一年级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知识,收获成长。
新校舍 新期待——
改扩建中小学8所,新增学位14670个;幼儿园8所,新增学位2250个
9月1日,家住五洲太阳城的初一学生王辉宇终于实现了“家门口”上学的梦想——五洲中学投入使用,结束了步行需要近半小时路程的上学路。
“以前附近的孩子需要前往凤林学校和崮山中学上学。新学校投入使用后,可极大缓解周边区域就近入学压力。”五洲中学副校长郭志军说,学校共设计48个班,每个年级12个班,可容纳2400名学生。今年秋季学期,学校共招收初一年级6个班、266名新生。
近年来,我市持续加大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力度,实施科普、文体、艺术等素质拓展行动,推动教育资源布局更加均衡、优质,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享受普惠型学前教育和优质均衡发展的九年义务制教育。据统计,2022年秋季学期,我市投入使用改扩建中小学8所,新增学位14670个;幼儿园8所,新增学位2250个。
借助开学新纪元,一批批新校舍持续“上新”的同时,各中小学还相继推出一场场仪式感十足的迎新活动,赋予了新学期新内涵,让孩子们对新学年充满期待:望海园中学以军训作为新学期的开场,让孩子们在教官们的列队展演中领略军人的风采,增强奋发图强、报效祖国的信心;古寨小学则延续“开蒙启智”的传统,为众多新生启蒙描红,让孩子们在开笔礼中迈开学习第一步;威海七中举办了一场合唱表演,让孩子们在旋律中感受青春的美好。(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李文思 王彦博 文/图 实习记者 员雯 通讯员 姜大超 张彩云 徐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