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上午11时,眼见载着对照组的船只靠了岸,市海洋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蔡德泉立马蹲了下来,一把抓起还沥着海水的试验养殖笼——为这次“检查”,他可是等了一上午了。
是什么让他如此关心?答案是一直在联系的新型海洋抗菌涂料项目。从5月份接触算起,这已是市海洋发展局第三次与项目方组织对接。这次前来,就是为了查看1个月前的试验是否成功,从而有针对性地与项目方谋划后续操作。
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推进器”。但正如项目方选择落地需要思考再三,选择什么样的项目落地,招商部门同样需要深思熟虑。这时,深化作风改进,就对推动项目加快落地、带动产业发展尤为重要。
驱车两小时,检查十分钟。看似“大费周章”,实际上是市海洋发展局求真务实、严谨细致、埋头苦干的良好作风的鲜明写照。“项目研制的新型海洋抗菌涂料,将很大程度上解决船体网箱受藻贝等海洋生物附着难题。”市海洋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尽管项目看起来并不起眼,却是产业链发展的一大关键。解决了这个问题,海洋装备的高效运行和长期服役就有了技术保障。
今年以来,更多这样的“关键”项目,成为了市海洋发展局招商引资的亮点。目前,市海洋发展局已经对接目标企业23家,新增精准招商项目21个,涵盖海洋生物、海洋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有针对性地带动全市海洋产业发展。
这样的精准从何而来?同样要从市海洋发展局的深化作风改进行动说起。围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这个“一号工程”,年初,市海洋发展局将“产业链条”列为全年工作关键词,根据企业发展和融资需求开展交流对接,出“硬招”服务项目签约落地,以优良作风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大突破。
要想项目“落下来”,干部必须“跑起来”,良好作风成为了招商引资工作破题的关键。从年初开始,市海洋发展局“一把手”带头,开展了一系列走访调研活动,重点聚焦产业链空白和企业关键技术需求。目前,已征集包括海洋生物、海洋装备制造、海洋新材料和新能源等49项企业技术需求,并已逐个完成分析研判。
技术问题的解决,同样是“跑起来”的成果。“说来你可能不信,这个涂料项目,还是从一家材料企业口中听说的。”市海洋发展局科技与对外合作科科员邵化斌说,将眼光从“产业链”扩展到“覆盖面”,市海洋发展局围绕技术升级所需的生物、材料、装备制造等企业进行同步走访,旨在针对性解决本地企业难题,补齐产业短板。
找到解决方法,就要马上实施。好作风,再一次为项目引进“推了一把”。5月21日,市海洋发展局主要负责人带队远走江苏,与项目方进行实地对接。双方一拍即合,达成合作意向。这才有了后续蔡德泉热切关注的“试验”。“根据试验结果,我们将同项目方开展进一步交流,更好地服务项目落地,补齐产业短板。”蔡德泉说。
以“解问题”为导向,以“跑起来”为方法,一个个新的招商引资突破点相继涌现。目前,市海洋发展局已开展外出招商活动5次,累计与长沙矿冶研究院等23家目标企业开展30余次实地或线上洽谈,带动泰美太医药制剂产业化项目等项目开工建设,产业链条“靶向”招引成果逐步显现。
将“严真细实快”的作风要求贯彻到底,市海洋发展局还主动改变工作方式方法,聘请涉海企业家担任招商大使,发挥企业家产业情况熟悉、人脉资源丰富、招商方式灵活的优势,以商招商推动海洋产业补链强链、创新突破。目前,已通过招商大使邀请12家企业来威考察、外出拜访14家企业、线上对接20余次。(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匙亮/文 通讯员 李信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