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0万立方米、10500万立方米、10973万立方米,这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连续三年,我市市区供水量过亿立方米。
作为承担着全市供水基础设施建设和供水保障任务的市属国有企业,市水务集团紧跟城市建设发展步伐,坚持供水能力适度超前,水质安全百分百保障的原则,全面提升供水服务保障水平,率先实现中心城区供水深度处理全覆盖,让市民喝上更优质、更放心、更安全的自来水。
规划建设四大净水厂 实现中心城区供水深度处理全覆盖
一边进行路面硬化,一边室内装修忙个不停……9月6日,崮山净水厂院内,机器声隆隆作响。经过一年的改造提升,深度处理综合间、臭氧车间、污泥综合处理车间三个单元主体建筑已拔地而起,工人们正在进行后续的收尾工作。
市水务集团崮山净水厂厂长周军说,预计今年底崮山净水厂深度处理工艺改造项目就能达到通水条件。届时,向中心城区供水的崮山、柳林、蔄山、龙山四座净水厂将全部实现“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供水,威海主城区将实现深度处理的优质供水全覆盖。
崮山净水厂于1984年建成投产,是我市第一座净水厂,采用常规处理工艺,日制水能力5万立方米。为了向市民输送品质更佳的自来水,去年9月,市水务集团在水厂常规净水工艺出水完全达标的基础上,再次提档升级,实施建设了“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程。
“通过采用更加先进的‘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彻底解决常规处理难以去除的有机污染物、消毒副产物、氨氮等,提高对铁锰的去除率,进一步提升出厂水指标,并改善用户口感,让我市饮用水由‘达标水’向‘优质水’转变。”周军说。
出厂水是否达到优质好水,口说无凭,要用检测数据来说话。
取样、加酸,再加入高锰酸钾,拿到水浴锅加热后,最后测算余量……在市水务集团水质检测中心,每天从柳林净水厂取样的出厂水,都要经过包含高锰酸盐指数在内的9项常规检测,保证送往千家万户的都是达标率100%的“放心水”。
除了每日必检项,市水务集团水质检测中心还在全市设置了60处管网水质检测点,每月进行两次巡检;每月对出厂水进行42项、水源水进行29项的常规分析;每年丰水期、枯水期对出厂水进行两次106项全分析检测……层层设防、多级把关,为水质安全保障上好“安全锁”。
实施供水管道改造工程 守护3819千米供水“生命线”
进入下半年,市水务集团城市给水管道改造工程喜讯不断:
6月中旬,海滨路供水主管道更新改造工程比原定计划提前10天完工,并全线通水,消除了海滨路沿线自仙姑顶路至华夏路区间的供水安全隐患;
8月底,在崮山净水厂,原水管道改造项目正式完工,新敷设了DN800球墨铸铁管道近4000米,DN600球墨铸铁管道110米,砌筑新阀门井33座,代替原有管道及设施,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再次提升;
年初启动实施的片区供水设施改造工程也陆续完工,计划改造的43个片区中,39个已完成,整体工程完成进度超过90%;
……
“在我们看来,无论是做大做强国有资本,还是做优做精本职业务,‘为城市服务,让群众满意’才是发展的根本。”市水务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刘玉刚表示。
立足做精做细供水大网格系统,全面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改造,今年以来,市水务集团重点解决城区部分老旧管网使用年限较久、管材老化、管道漏损等安全运行隐患,不断完善“地下管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供水能力。
在工程建设改造过程中,市水务集团统筹考虑汛期安全、地质条件、野外高温作业、工期紧迫等诸多不利因素,加强工程调度管理,科学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投入多台施工机械,开辟多个作业点同时推进。为了减少部分道路施工对百姓出行的影响,还采取分段施工,时间避开早晚出行高峰,协同推进各项工序,确保破路施工、管线安装、路面恢复环环相扣。
经过长期努力和逐步完善,目前,我市已经建立起多水源联合调水、多水厂联合供水、城区主管网封闭环状供水的供水安全保障体系。该体系包括6处水源地、4座净水厂、42座加压泵站、36个高位水池,供水管网总长度3819千米,总供水能力达到每日40万立方米。
不仅各水源地互联互通,城区主管道所经过的路段全部实现了双回路或多回路保障,各水厂通过管道相互贯通,互为补充,互为备用,无论哪一处净水厂或者主管道发生故障,都会由其他的净水厂和主管道及时增加水量供应,保证供水“生命线”畅通。(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张宇/文 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