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初从事小农具生产、农机维修到向曲轴业务板块转变,再到后来大胆实施垂直换产,将35万支农机195曲轴全部下线……眼下,天润工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这家成立近70年的老牌制造企业又搭上了“智能化”快车,果断开拓空气悬架第二主业,并定下目标:再造一个天润。
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再造一个天润”,底气从何而来?带着这一疑问,9月14日,记者走进天润工业一探究竟。
智能化改造 建设“黑灯工厂”
在天润工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制造生产车间,一条条智能化曲轴加工生产线呈U字型依次排开。生产线前端,视觉机器人灵活地转动着机械手,将一支支曲轴毛坯送上生产线,经过20多道加工工序,当它们“走”下生产线时,已华丽蜕变成精度极高的曲轴成品,将被送往潍柴、上柴、锡柴和康明斯等客户手中。
就是眼前的这一条条智能化生产线,让每个车间流水线上的工人从40多人减少到15人,每日产能也从原来的120支增加到160支。
智能化改造对天润工业这家传统制造型企业来说,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必答题,更是一道抢答题。早在2015年,天润工业便意识到:自动化生产线必须上!不改,未来几年内,就会被市场淘汰。
当年,天润工业便抽调“精兵强将”,成立自动化推进办公室,外出考察学习,回来就靠在生产线上反复琢磨。“最初先是探索出了‘工作岛’模式,由原本一人控制一道工序,调整为一人控制三到四道工序,生产效率提高了30%。”企业相关责任人说。
尝到了“甜头”,干劲更足。2016年,天润工业投资1亿元建成自动化虎鲨生产线;2017年,天润工业的曲轴智能工厂作为首批市级智能工厂揭开面纱;2018年,瞄准加快智能化改造步伐,天润工业又成立全资子公司——威海天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向着“生产自动化率达到90%”的目标加速迈进。
去年年底,天润工业自动化率已经达到了81%。眼下公司又通过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三个层级,运用刀具测量、AI视觉等新技术,加快智能制造推进力度,建设具有天润特色的“黑灯工厂”。
“预计到今年底,我们生产线自动化率将达到90%,数字化率达到100%,能耗降低37%,生产人员优化20%,生产效率提升21%,以数字支撑管理、以信息驱动业务、以智能提升决策,实现企业管理方式根本转变。”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
第二主业发力 营收增长近三倍
统计数据显示,天润工业在国内重型曲轴市场占有率达到60%,稳居行业龙头。
头顶“天花板”,如何实现突破成长?2020年,天润工业在做细做实曲轴连杆第一主业的基础上,将目标投向了空气悬架这一新领域,大步向前开辟第二主业。
在天润智能控制系统集成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研发人员围靠在电脑前,紧盯着眼前半挂车空气悬架的三维模型,通过改变结构组成、连接方式、材质等,不断调整模型细节,目标就一个:让产品的重量在现有基础上再减去100公斤—200公斤。
“传统空气悬架重达1.7吨,和大多数企业一样现在我们已经把重量降到了1.4吨,如果能在此基础上再减重,那么生产出的产品将极具市场竞争力。”天润智能控制系统集成有限公司相关人员介绍说。
今年是天润工业进军空气悬架领域的第三年。3年来,靠着研发人员的不断探索创新,推出空气弹簧、底盘悬架系统、减震器等各类产品,收获了中国重汽、东风商用车、江汽集团等客户的青睐。去年公司空气悬架这一单项业务销售收入2亿元,营收增长近三倍。
第二主业为什么是空气悬架?
经过近3年的调研考察,前后筛选了项目20余个,天润工业有着非他不可的理由:市场潜力大,国内生产的企业也有不少,但却没有真正的龙头,参照欧美空气悬架市场占有率,未来五年市场需求规模将达到千亿级别;先天优势明显,空气悬架需要扎实的铸锻能力,而天润工业拥有近40年的铸锻经验,是“中国铸造行业单项冠军企业”,完全可以实现重要部件的自给自足。
定了就干!2020年初,天润工业签下了有着20多年研发经验的张广世博士团队,正式开始推进项目。当年5月,占地14公顷的厂房陆续拔地而起,具备生产能力,当年公司销售收入就达到了6000万元。
去年,天润工业曲轴连杆和空气悬架两大主业同频共振、共同发力,公司销售收入近50亿元。按照这个发展势头,天润工业有信心到“十四五”末,再造一个天润,实现“百亿”目标。(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张宇/文 杨正/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