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聚焦

带电“小蜜蜂”守护不停电诺言

2022-10-03 编辑: 徐栋波

  今年,33岁的董良俊遇到了工作以来最热的夏天。8月5日中午,他和师傅刘朴明等人对天目线进行带电检修。当天的地表温度超过40℃,身上十多斤重的绝缘服和绝缘斗臂车让气温再升高3—4℃。1个多小时的高空作业后,董良俊整个人都被汗水“浸透”了,刘朴明赶紧上前搀扶。

  刘朴明、董良俊都来自国网威海供电公司带电作业中心。所谓“带电作业”,就是在保证正常用电的情况下,对万伏高压线进行检修维护。身穿黄色绝缘服的带电作业工作人员犹如“小蜜蜂”一般,日复一日在10千伏2826公里配网线路间忙碌“起舞”。

国网威海供电公司带电作业中心与荣成带电作业站协作,完成带负荷加装柱上分段开关工作。

  1993年至今,这群带电“小蜜蜂”身披坚守的“特战服”、担当的“冲锋衣”、创新的“金刚罩”,守护着那句“不停电就是最好的服务”的诺言。近7年来,带电作业团队累计减少高压用户停电99.6314万时户,减少或避免客户直接损失15930余万元,威海地区供电可靠性在全国中小城市领先。

  “不记得上次停电是什么时候”

  不久前的一个清晨,临港区草庙子镇曹格庄村北的半山腰上,带电作业的两只“小蜜蜂”乘坐着斗臂车缓缓升空。

  这条高压线连接着14家企业和曹格庄村400多户村民,为了提供更好的用电服务,工作人员将通过旁路作业法安装新的分段开关。

  “报告,旁路电缆已接好。”从准备工作到搭接成功,已经过去了4个小时。而如果选择停电作业,20分钟左右就能完成。回复“明白”后,负责监护的带电作业中心二班班长刘朴明松了口气。

  带电作业的地点,大都在崎岖不平的山路或狭窄的巷道里。作为带电班的首位班长,刘朴明29年来完成带电作业6000余次,减少停电33.4万时户,减少或避免用户直接损失3300余万元。

  检修现场,村民鞠伟义在一旁观看。78岁的他还是第一次看到不断电也能换开关。老人说:“现在村里都用上了洁净的电暖气,根本想不起来上次停电是什么时候。”

  和鞠伟义一样,人们都想不起上次停电是什么时候,这就是带电作业带来的“零感知”“零影响”。这样的工作特点,也为高空中的带电作业队伍披上了一件“隐形衣”,群众基本感知不到这群守在万家灯火背后的人存在。

  在带电作业中心会议室里,挂着一面几经周折送来的锦旗,上面写着“星夜带电抢修真诚服务企业”12个字。这面锦旗,也是带电作业团队29年来坚守一线、抢修故障的生动写照。

  时钟拨回到2019年的一个夏夜,威海市山海皮业集团有限公司刚把一批皮革原料装进设备,厂房就因突然停电变得一片漆黑。如果停电超过5个小时,所有的原料将会烂在设备里,直接造成损失近百万元。

  公司副总经理鞠洪礼赶紧联系了临港供电中心,工作人员现场勘查后发现,是因空气湿度大造成的开关故障。如果采取停电检修,将会影响附近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电,带电作业是最好的选择。

  接到“求救”电话后,刘朴明等人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近2个小时的带电抢修后,厂房恢复了灯火通明,原料基本没有损失。还来不及感谢,刘朴明等人就离开了现场。

  几天后,鞠洪礼将赶制好的锦旗送去了临港供电中心,才得知送错了地方。几经辗转后,他才把这面锦旗亲手交到了刘朴明手中,而刘朴明只是笑着说道:“这都是应该的。”

  在带电作业工作人员的眼中,一条条高压线仿佛也有生命,它们的健康程度与这座城市的万家灯火、企业发展息息相关。2020年高考的前一天,威海一中考点附近线路有一段温度高达90℃,存在线路烧断的风险。接到任务后,带电作业工作人员紧急出动,进行隐患消除。

  “有市民自发在作业车旁指挥交通,组织行人避让,还有人送来了绿豆汤。”带电作业中心员工邢志斌说,每当想到这一幕,之前流过的汗、挨过的冻都值了。

  灯亮的时候,围在身边的居民鼓起掌来

  岁月静好,他们24小时待命、坚守岗位;急难险重,他们便披上“冲锋衣”,绝不含糊。

  疫情发生后,第一时间输送稳定安全的电能,是抗击疫情、抢救生命的重要保障。从2020年的胸科医院扩建工程,到今年的东浦湾集中隔离点建设,带电作业中心工作人员高擎灯火,向疫而行。

  两年前的那个冬天,经过连续四昼夜的紧张施工后,胸科医院增容工程进入到关键时刻,然而供电线路在架设至10千伏水泵线传染支8号杆时却被拦住了进程。

  “架设新的供电线路,势必要对原线路进行停电处理,但线路接带了18个居民区800多户居民,一旦停电,居家防控的居民将可能形成恐慌。”带电作业中心主任董学新回忆,一边是抗击疫情,一边是保障民生,哪个都不能舍弃。

  两难时刻,带电作业中心全体员工纷纷递交了“请战书”。休假在家的刘朴明来了,孩子9个月大的哺乳期妈妈宋海霞来了,眼部感染视力模糊的翁肖丹来了……他们第一时间投入到工作岗位,利用带电作业的方式完成了线路接火。

  今年3月,面临复杂的作业路况,带电作业中心在7天时间内完成了东浦湾集中隔离点高压线路勘查、改线、安装等系列工作,保障了4000多个房间的电力供应。

  2021年7月,河南持续遭遇强降雨天气。董良俊主动请缨,经过8个小时的车程后到达郑州。接到为某居民小区拉上临时电源的任务后,董良俊一刻不停赶到小区地下配电室,和同事们扛着400斤的电缆,在没有照明的情况下完成了任务。

  “凌晨1点多,10多栋楼的灯亮了起来,围在我们身边一圈一圈的居民都鼓起掌来。”董良俊回忆道。为了保护这条来之不易的临时线路,董良俊等人24小时不间断守在跟前。7天时间,董良俊等人累计确保发电时长162小时,解决了9800余户居民的用水和1000余户居民的用电难题。

  2020年5月,带电作业中心员工柯夏楠横跨4000余公里,成为了一名援疆电力兵。他所负责的,是博尔塔拉州2.7万平方千米地域的配网线路运维和带电作业管理工作。

  刚到博尔塔拉州,柯夏楠放下行李就去了供电所。经过深入了解,他发现各供电所线路图纸大多按照个人习惯手绘,不利于基础资料的规范管理。柯夏楠就从编制统一的图例着手,开始用脚步丈量博尔塔拉州的线路。

  阿拉山口市每年有200多天风力在5级以上。“有一次赶上了八级大风,原本1小时就能走完的4公里,足足花了4个小时。”柯夏楠说。在他的努力下,博尔塔拉州配网运维管理水平有了质的提升,2020年配网故障同比降低30.16%。

  每逢刮风下雨等恶劣天气,都是带电作业人的家人们最牵肠挂肚的时候。只要刘朴明半夜出任务,妻子纪秀丽就再也睡不着了。郝臻因为放心不下妻子宋海霞,也一同守在作业现场等候。柯夏楠从新疆待了一年半回来,两岁多的孩子已经不认识眼前这位“陌生”的爸爸了……

  “技术咋过关?汗水里泡出来的!”

  3名工作人员、几十件装备,这是1993年带电班成立时的全部家当。而今,带电作业中心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就有10人,还涌现出刘朴明、宋海霞、柯夏楠三位“中国好人”,获得了30余项市级以上的荣誉。

  粗笨的装备早已更新换代,但老班长那句“技术不过关,你敢上高压线?”“技术咋过关?汗水里泡出来的!”还在口口相传。过硬技术和矢志创新,是带电作业人的“金刚罩”。在刘朴明的严苛训练下,带电作业中心出了一位“高学历、高电压、高技能”的“三高”女汉子。

  很难想象,这位身高158厘米、体重只有49公斤的姑娘,也是我市首位取得配电带电作业资质的女员工。宋海霞的办公桌上,有一本被翻得破旧、满是笔迹的威海10千伏线路平面设计图。哪条线路上有林场、养殖户,哪条线路是重要的生产线,她都了如指掌。

  新时代的带电作业人,不仅能苦干,还要擅巧干。细心的宋海霞发现,绝缘防护用具被击穿后无明显外伤,无法及时发现、更换,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她带头成立了“攻坚小组”,不让同事们因为装备不过关而身处险境。

  半年多的时间,她绘制的图纸堆成了“小山”,攻坚小组最终研制出了8套绝缘工器具电气试验平台,全面消除了常用装备的安全隐患。入职以来,宋海霞作为主要参与人已申请了17项专利。

  2012年,带电作业中心“朴明创新工作室”成立,通过“创新+实训”的模式,将带电作业、配网运检、电缆专业实训和创新成果展示有机结合。截至目前,这支电力铁军累计获得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58项、软件著作权1项,为带电作业技术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次,高新区一处环网柜电缆发生故障。为避免给环网柜供电的工厂带来经济损失,刘朴明创新性提出用旁路方式更换电缆。最终不仅成功更换故障电缆,还避免了停电。旁路不停电更换电缆的成功实施,开创了我省带电更换电缆的先河。他们又积极探索绝缘平台作业法,解决了抢修时的车辆停靠问题,为实现全域不停电的目标打下基础。

  入职带电作业中心这3年,时时处处学习成了王涛的常态。“中心成立了‘劳模大讲堂’,每个月举办一次活动,刘朴明、宋海霞等轮流授课,探讨交流带电作业工作技巧、作业方案、安全措施,也鼓励我们这些新员工走上讲台交流分享。”王涛说,除了专业培训课程外,每一次户外作业也都是培训现场。

  当然,和带电作业技术一起传承的,还有那句“不停电就是最好的服务”的承诺。(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杜晓莹 通讯员 燕亮 王涛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