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新区投资27亿元,对文化路、承德路等27条市政道路绿化及管网电力等设施进行“提档升级”;投资3.6亿元,对古寨片区、悦海小区等20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惠及住宅424栋、居民1.4万户;投资1200万元,新增天空乐园、乐丘公园、橙乐园等3处游园……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事实项目不仅拓展城市功能,更提升城区气质和颜值。截至目前,高新区完成走访4.36万多户,分发各类宣传政策明白纸3.1万余份。




创新机制、拓展范围,确保“走得深”
在做好抓实机关党员干部每周进社区“双报到”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基础上,利用国庆假期期间,在高新区范围内快速开展集中群众大走访工作,充分发挥全区网格化治理框架体系力量,推行“网格化+大走访”的工作机制,利用好社区350名网格员和3351名楼栋长,采取分楼栋、分微网格开展“板凳会”“恳谈会”等形式,向群众宣传党工委管委民生工作投入和疫情防控工作成效,摸清了解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听取广大群众的意见建议,解决群众困难和诉求。
同时,进一步扩展范围、抓好重点人群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在群众诉求解决上推行精确服务,梳理汇总今年以来12345政务热线平台群众不满意事项工单1200多条,发送到各相关责任部门、单位,进行精确定向入户走访、电话回访,对群众合理问题诉求拿出切实可行的举措,全力解决群众难题;在惠民政策宣传上实行精准推送,重点围绕当前旧区改造、疫情防控、就业创业、基础教育、社会保障、医疗保险等群众最关切最关心的各类政策,依托“部门、镇街、社区、网格、楼道长、志愿者”六级宣传体系,实时进行精准宣讲宣传,讲透各类惠民政策、解答群众疑惑、消除群众误解,切实提高群众政策知晓率。
即知即改、民生为先,确保“走得实”
坚持“边遍访、边宣传、边整改、边提升”的原则,将群众反映的问题诉求,第一时间作出回应,能够当场解决的,立即协调解决;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认真记录、梳理汇总,及时分解到各责任部门,明确整改时限,抓好整改落实。

在怡园街道威高生活小区居民李女士家,一听到是群众大走访工作员到来,李女士非常高兴:“我们小区以前路面下雨时,路面有坑的存水,走路不方便,天气好时开车也颠簸,你看现在路面多平整,感谢高新区管委给我们改造得这么好!”
除了威高生活小区,现在金海花园等多个小区也已完成了“华丽转身”。走进小区,宽敞有序的停车位,平整的沥青路面,下水道通畅了,小区门口加装了道闸,小区内路灯、监控、消防器材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小区内休闲广场上,居民们你一言我一语,纷纷给小区改造成果打出了“高分”。

在基础教育方面,聚焦当前群众反映学校少、上学不便等问题,今年高新区投资约2.91亿元,推进山大实验学校二期建设,实施高新区祈顶山学校、龙湖天璞幼儿园建设,新增59个班、2600多个学位;在日常学校教学管理上,全力推动解决问题由“纸面”向“直面”转变,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打造学校办学特色作为创办人民满意教育。
——课后托管从“有”到“优”。联合高新区团委、高新区妇联,增加了一批成长性好、创新性强的课后服务,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典型案例,《双减背景下互联网+线上体育健康教育教学案例》入围省教育厅体育教学优秀案例,《“双减”背景下的小学“全景式”阅读教学系统设计与实践探索》受邀参加“国培计划”进行经验分享。
——报名入学实现“零跑腿”。对接大数据中心,按照便民、高效、公开的原则,建成高新区中小学招生入学信息化平台,实现了招生工作一网通办,“家中动动指、报名分分钟”。
——“家庭教育指导师”全面发力。“心理指导+家庭教育”双优型班主任队伍建设成“硬配备”,第一批440名家庭教育指导师顺利持证,组织“线上+线下”家校沟通5场,惠及学生、家长2万余人。

在文体生活方面,高新区以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为目标,以社区为主阵地,广大居民为“主角”,按照小型分散、灵活多样的原则,举办2022年第一届社区运动会,设置居民喜闻乐见的托球接力走、夹球跑、乒乓球投注、套圈等项目,共开展各项赛事9场次,运动活动30余项,300余居民参与其中,真正把体育赛事办到群众身边。

与此同时,高新区高度重视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文体活动,组织各镇街的8支代表队在笔架山公园举办第十二届全民健身运动会门球比赛,不断引导老年群众健康生活、老有所乐。(来源:威海高新区发布)
总编辑:殷洪军
值班总编:张军涛
复审:颜燕军
编辑:岳 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