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新区

以满意为方向,高新区切实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2022-10-07 编辑: 威海新闻网·Hi威海新闻客户端
  今年以来,高新区围绕居住环境、生态环境、社会治安、基本医疗、文体生活、基础教育、社会帮扶等民生领域,做了大量的工作,着力用全区干部“辛苦指数”,切实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推进精致城市 改善群众居住环境
  让城区更“宜行”。优化路网结构,打造精品市政工程。今年以来,高新区下大力气对区内道路、管线、绿化等市政设施进行提升改造,新建改造道路27条,完成道路改造面积22万平方米,新改建电力、水务、燃气等各类管线6.3公里。打通大连路(福山路—柴峰路),新建环海路(哈工大北段),改造福山路、科技路,路网结构不断优化。


  让城区更“宜居”。梳理“民生清单”,投资3.6亿元,采用“建设局牵头抓总、国有控股公司实施、责任部门通力合作、小区居民全程参与”的工作思路,对古寨片区、柴峰小区等20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惠及住宅楼424栋、居民1.4万户,投资规模、改造数量均居全市首位。在实施老旧小区地下、地面、空中“三维”整治的同时,统筹调整改造重点,全部实现污水管网提质升级、电动自行车充电桩、智慧小区、快递设施、垃圾分类、微型应急消防站等市级“硬指标”全覆盖,小区改造后将全部达到三星级智慧小区标准,让以往“脏乱差”老旧小区实现“华丽转身 幸福蝶变”。
  让城区更“宜乐”。围绕打造“8分钟步行便民休闲圈”,投资1200万元,精心打造市民“户外客厅”,新增天空乐园、乐丘公园、橙乐园等3处游园,公园游园总数达到39个,实现出门入园,为市民游玩、休憩、健身增添新去处,让街头小游园成为百姓幸福园。完成各类绿化设施提升面积3万平方米,做到推窗见绿。
  严守生态底线 扮靓绿水青山


  高新区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践行“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新理念,坚定不移推进臭氧和PM2.5双管双控,提升优良天数比例;抓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确保初村河水质稳定保持在V类标准以上,区内黑臭水体实现“清零”,加大环境信访查处和环境宣传教育力度,全力保护好“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生态环境。
  加大整治力度 净化治安环境


  高新区充分发挥刑侦大队拳头优势,全面推进打击犯罪新机制,集中破获盗窃、诈骗、涉毒等各类案件143起,抓获网上逃犯94名。依托国家反诈中心APP、“金钟罩”反诈系统等平台,积极探索推进智慧反诈系统建设,强化风险隐患摸排和源头管控,第一时间发现涉众型经济犯罪苗头隐患。
  优化医疗服务 提升群众幸福感
  成立高新区管委与威高集团共同投资、高新区管委为主导的威海高区利民医院,构建“1+N+N”(即:高区利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室)三级医疗体系,让老百姓享受到家门口实实在在的便捷高效医疗服务。


  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发放中医惠民礼包7500余份,并提供免费艾灸体验服务2万人次,让广大群众感受中医药防病治病独特“红利”。以服务保障“老、幼、妇、小、慢、特”等重点群体,优化生育服务与保障,加强妇女健康服务,开展中小学生健康体检、两癌筛查、胃癌筛查、儿童龋病防治等重点项目,惠及20多万人次。

  围绕普惠共享,全力打造“一老一小”健康服务体系、助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老年友好城市建设”,完成托育机构备案3家,托位数达到1038张。按照不定期检测要求,高新区重点打造了步行15分钟核酸检测“采样圈”。为方便群众及时进行核酸检测,各镇街根据人群的分布范围和其生活习惯,按照居民步行15分钟即可采样进行科学布局,实现辖区内城市社区全覆盖,单个采样点平均采样人数由1.4万人降至3000人,保证全区居民随到随采。
  实施文体惠民 绘制百姓多彩生活


  实施“文化惠民”行动,持续推进文化“进村居、下基层”活动,开展342场送戏下乡文艺演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415场,开展舞蹈广场舞培训200余人次,开展社区运动会32场次,完成流动展览12场次,开通区级“文化高新区”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开展宣传课堂24次。组织开展大活报、舞蹈大赛、纳凉晚会等社区(村居)文化体育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坚持高标准推进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始终坚持把教育列为民生“一号工程”,高标准投入教育建设,聚焦“优质均衡”,扩容升级教育资源。总投资1.36亿元的祈顶山学校,主体已完工,将新增学位1350个;山大实验学校二期具备使用条件;龙湖天璞幼儿园于九月份开始招生,信和苑幼儿园主体完工,总体将新增540个公办学位;累计投入近300万元进行校园安防升级,发放各类助学金220余万元。第一批400名家庭教育指导师顺利持证,组织线上+线下“家校沟通专场”惠及学生、家长2万余人;聚焦“群众所需、教育所长”,全面发力,擦亮高新区教育品牌,努力建好、办好每一所家门口的好学校,真正实现学有优教、幼有优育,不断提升全区居民对优质教育的满足感和获得感。
  抓好社会帮扶 编织民生“幸福网”


  抓好城市社区食堂及农村老年餐桌建设及运营,新建城市社区食堂3处、农村老年餐桌2处;开展“双园建设”,依托初村镇敬老院建设一处集辅助性就业、社区康复、日间照料等功能一体的乡镇“如康家园”;开展居住地办理低保、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跨区域服务及急难发生地实施临时救助等服务,保障困难群众2000余人,发放保障金800余万元;深入开展“威高光明行动”、“0—17岁残疾儿童抢救性救助”、残疾人居家康复、残疾人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等行动。截至目前,提供专业精准服务1200人次。将符合7种重型精神类疾病的低保对象进行集中收治,做到“救护一个病人,解放一个家庭”。(来源:威海高新区发布)
总编辑:殷洪军
值班总编:张军涛
复审:颜燕军
编辑: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