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光辉,男,1970年8月生,中共党员,山东威海人,文登区朝阳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队长。他视助人为乐为情怀使命,以助人为乐为责任担当。2022年以来,他积极参与疫情防控、走访慰问等公益事业,个人公益服务时长达750小时,累计走访慰问70余次,行程10000多公里,关爱困难老兵100余人,为老兵们捐款捐物达5万元,体现了一名退役军人的责任与担当,弘扬了“关爱老人,尊崇老兵”的社会正气,凸显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
助人为乐是情怀和使命
从1992年开始,于光辉开启了助人之旅。看到谁家生活困难,他总是会帮一把,那时候挣钱少,一个月不到100元的工资,总会有10元钱是用来帮助他人的。一块两块虽然很少,但是一份心意,能够温暖需要救助的人。做好事的时间久了,他常想,要是能有个组织,大家一起扶助老弱病残,一起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就好了,毕竟人多力量大。
2021年的12月,他发起成立文登区朝阳公益服务中心,这是一个怀着感恩社会、回报社会心愿的组织。成立半年多,人员数量从最初的七八人极速跃升到现在的一百五六十人,并还在继续扩大中。公益活动对象从原来的城区退役军人,逐渐扩大到所有贫困伤残退役军人以及老百姓;公益活动事项也从单一的走访慰问扩展到疫情防控、看山防火、城市卫生治理,环境综合整治等;尽管成立时间不长却赢得了非常高的社会评价,也诠释了“最好的关爱方式不是语言,而是行动”的公益理念,在老百姓心中有了良好的口碑。
朝阳公益服务中心关爱的退役军人群体中有这样一位老兵,队员都亲切称呼他“姥爷”,他叫祝合堂,今年90岁了,历经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多次荣立军功,扎根文登六十余载,将青春和热血都献给了文登的建设发展。一次偶然的机会,于光辉在调研走访中发现了他的情况,当即组织队员进行帮扶,但“姥爷”却拒绝了。他说他一生奉献给党,奉献给国家,党和国家给了他很多的荣誉,只要自己还能动,就不能给国家和人民添麻烦。很多人都不知道,“姥爷”家里漏雨,墙壁发霉,一餐饭热了又热吃好几顿,可就这样,他还是乐呵呵的。此情此景让于光辉和队员们都低头沉默了,有的女队员甚至偷偷抹眼泪。面对这样的有思想、有觉悟、有情怀、有困难的老兵,于光辉决定要做点什么,只要能让他住得好一点,吃得好一点,哪怕是倒贴钱,搭上人力物力,也在所不惜。于是他组织几个退役老兵和热心公益的队员,为“姥爷”家重新置换了屋顶,粉刷了墙壁,打扫了卫生,采购生活用品和米面粮油。每周都要去给“姥爷”做做饭、聊聊天,这已经成为了大家心照不宣的约定。
朝阳公益服务中心成立九个月来,已经累计走访慰问40余次,足迹踏遍了文登区所有的乡镇,行程10000多公里,关爱困难老兵100余人,为老兵们捐款捐物达5万元。看到老兵们笑逐颜开的样子,于光辉比什么都高兴。
助人为乐是担当和责任
在2022年文登区的两轮疫情防控中,于光辉带着队员们积极参与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组织公益活动25次,公益时长486小时,下沉社区做志愿1400小时。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他的足迹走遍了文登城区内的各个角落,个人志愿服务时长就有200多小时。在万利城的核酸检测点,一群身穿防护服或罩衣,粘贴着“朝阳退役军人”字样的人每次都在维护秩序,扫码登记。无论酷暑还是暴雨,他们都准时出现,周到服务。
在今年的创城工作中。朝阳公益服务中心率先响应区创城办和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号召,分批组织志愿者对非机动车乱停乱放、乱贴乱画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组织人员与区烈士陵园对接,主动清理陵园墓区及周边的环境卫生。于光辉说:“公益组织参与文明创建工作既是公益组织的重要责任,又是公益组织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重要体现,更是公益组织发展壮大的有效途径,只要社会有需要,人民有需求,我就工作在哪里,‘战斗’在哪里。”
截至目前,于光辉的个人公益服务时长达到了750多小时,参与公益服务次数更是达到了惊人的200多次,而这仅仅是5个月的时间。
“服役时,牢记使命,不畏艰辛;退役后,不忘初心,勇当先锋。”这是于光辉送给朝阳公益服务中心所有队员的话,也是他自己的座右铭。公益是他要坚守一生的事业,他更想将公益组织发扬光大,为退役军人们服好务,为家乡建设和乡村振兴做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