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群众需求,增进民生福祉,是南海新区建设者们的动力与目标,也是南海新区在开发建设中探索和创新的心之所向。近年来,南海新区的环境更美、教育更好、就医更方便、社会保障也更完善,身边的一项项举措、一桩桩实事,正润物细无声地改变着城市面貌。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点滴变化,传递着百姓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环境好,配套全,我太喜欢现在的南海新区了!”这句话,是南海新区龙昊小区居民邵诗红的幸福感言。自从4年前搬迁上楼后,她的生活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处可见的绿色景观、建在家门口的小游园、干净整洁的社区环境……不论哪一样,都让邵诗红再三点赞。“走哪儿都有树有花,商场学校就在附近,公交车开到家门口,闲着没事就爱四处逛逛。”邵诗红是土生土长的南海新区人,之前过的是“面向黄土背朝天”的日子。现在住进了设施齐全的小区,晚上没事还出来跳舞锻炼身体。“做梦都没想到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特别知足!”邵诗红说。
邵诗红晒出的“感言”,正是南海新区民生实事撑起的幸福感。一直以来,南海新区始终坚持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进人民福祉。城乡融合发展,让18个村近5500户群众搬迁上楼,全区居民共享发展成果。
更舒适的居住环境同时吸引着游子们重回故土。王楠楠就是在“上楼”之后选择回来的年轻人之一。
“相比大城市,我觉得现在的南海新区更适合我,而且我已经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家庭、工作两不耽误。”作为曾毅然选择“出走”的年轻人,王楠楠说,如今的南海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环境好,城市配套逐步完善,就业机会也很多,甚至孩子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从幼儿园到大学“一条龙”的教育资源。正是这些变化,让她做出了“回家”的决定。
从盐碱荒滩到推窗见绿,从学校匮乏到开门入园,从生火做饭到燃气入户,从生炉子取暖到统一供暖……曾经迫不及待“逃离”的乡村,已成为王楠楠心甘情愿扎根的“安乐窝”。她坦言:“离开时没想过会回来,但看看现在的幸福生活,又十分庆幸自己回来了。”王楠楠已成为一名小区网格员,正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
与游子携伴而回的还有外乡人。远道而来的董文雅和吕文富就是其中之一。2018年,受环境吸引,两人将家搬到南海新区,一住就是4年多。董文雅直言道,要在这里一直待下去。
“以前听说这里环境好,来了一看果然名不虚传,大公园、小游园、健身广场应有尽有。”如今,董文雅还主动当起“宣传大使”,将自己在南海新区的生活分享给朋友们。许多朋友也因此被吸引过来安家定居。
居住环境代表着城市的颜值、文化和温度,更直接体现一座城市的综合水平。为进一步提高群众幸福感,南海新区坚持把公园、小游园、广场建设作为优化居住环境、完善城市功能的重要抓手,目前,全区有小游园13个,公共健身步道10余条。
其实,南海新区新老居民热捧的不仅仅是居住环境,高标准配套的基础设施、完善的服务体系更让大家夸赞不停。
从济南“拖家带口”而来的张立华和张焕良经常给南海新区点赞。如今,两人不仅和儿子、儿媳住在同一个小区,还和周边邻居“打成一片”,平日里的乒乓球比赛、黑松林散步等各项活动就没“断档”过。
张立华说,自己是冲着空气好、环境好来的,没想到还收获了“人情暖”,家里的亲戚朋友现在都特别羡慕她。
医务人员定期入户测量血压;家里东西坏了,一个电话就有人上门维修;逢年过节组织摘樱桃、包粽子、包月饼等暖心活动……说起住在南海新区的好处,搬来7年的张元兰打开了“话匣子”。
7年前,张元兰被南海新区的优质环境吸引,顶着全家人的“不理解”,卖掉老房子,毅然移居南海新区。7年后,她却成为亲朋好友羡慕的对象,大家纷纷向她打听起南海新区的情况。
“当时都说我瞎折腾,但来了之后发现这里不仅环境好,服务也好,我没选错。”张元兰说,刚住上房子,当年冬天就通了暖气。与此同时,丰富的文化活动、志愿服务、物业服务等,也让张元兰老两口的心跟着暖了起来。
为让群众过上更有品质的生活,南海新区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入400多亿元,水、电、气、暖等“十通一平”全部到位,实现区内一元公交全覆盖,开通了直达威海主城区的公交快线,并加快推动净水厂、莱荣高铁威海南海站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功能与品质稳步提升。
随着一系列基础设施的完善,群众在南海新区的生活越来越便利。对此,总是闲不住的董文雅两口子深有感触。
“经过我们小区的公交车一共有4条线路,出租车可以打电话预约上门来接,而且老人可以享受免费乘坐公交车。”董文雅说,在搬来南海新区的5年里,交通路网不断发展完善,两人也跟着享受了不少便利。眼下,两人正满心期待着莱荣高铁的开通。
董文雅表示,自己没事的时候就想出去玩,等莱荣高铁开通后,出门旅游就更方便了。
景美、家安、心暖,这是南海新区居民感受到的幸福感。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齐头并进,一幅幅贴合群众心声和需求的民生蓝图,一项项民生实事的大力推进,南海新区正用实实在在的举措写下了一份温暖而厚重的民生答卷。
记者手记
让居民成为城市发展的受益者、参与者
对于南海新区的点滴变化,群众有着最真实的感受。在公园、松林、社区、街道,随机采访居民对南海新区居住环境的评价时,大家除了回答“非常满意”,更热衷于分享他们在南海新区的幸福生活,他们脸上由衷的笑容极具感染力。
天南地北的人选择南海新区、定居南海新区、热爱南海新区,体现了南海新区的城市魅力。而大家对城市建设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流露出对南海新区发展的关心,这更是南海新区建设者们的动力。在城市建设中,居民与建设者一起为城市发展出谋划策,打造更宜居的居住环境,增设更完善的城市配套。建设过程中,南海新区决策者们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曲黎悦/文 资料图)
总编辑:殷洪军
值班总编:孙 锋
复审:谭立勇
编辑:付宇婷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群众需求,增进民生福祉,是南海新区建设者们的动力与目标,也是南海新区在开发建设中探索和创新的心之所向。近年来,南海新区的环境更美、教育更好、就医更方便、社会保障也更完善,身边的一项项举措、一桩桩实事,正润物细无声地改变着城市面貌。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点滴变化,传递着百姓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环境好,配套全,我太喜欢现在的南海新区了!”这句话,是南海新区龙昊小区居民邵诗红的幸福感言。自从4年前搬迁上楼后,她的生活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处可见的绿色景观、建在家门口的小游园、干净整洁的社区环境……不论哪一样,都让邵诗红再三点赞。“走哪儿都有树有花,商场学校就在附近,公交车开到家门口,闲着没事就爱四处逛逛。”邵诗红是土生土长的南海新区人,之前过的是“面向黄土背朝天”的日子。现在住进了设施齐全的小区,晚上没事还出来跳舞锻炼身体。“做梦都没想到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特别知足!”邵诗红说。
邵诗红晒出的“感言”,正是南海新区民生实事撑起的幸福感。一直以来,南海新区始终坚持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进人民福祉。城乡融合发展,让18个村近5500户群众搬迁上楼,全区居民共享发展成果。

更舒适的居住环境同时吸引着游子们重回故土。王楠楠就是在“上楼”之后选择回来的年轻人之一。
“相比大城市,我觉得现在的南海新区更适合我,而且我已经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家庭、工作两不耽误。”作为曾毅然选择“出走”的年轻人,王楠楠说,如今的南海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环境好,城市配套逐步完善,就业机会也很多,甚至孩子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从幼儿园到大学“一条龙”的教育资源。正是这些变化,让她做出了“回家”的决定。
从盐碱荒滩到推窗见绿,从学校匮乏到开门入园,从生火做饭到燃气入户,从生炉子取暖到统一供暖……曾经迫不及待“逃离”的乡村,已成为王楠楠心甘情愿扎根的“安乐窝”。她坦言:“离开时没想过会回来,但看看现在的幸福生活,又十分庆幸自己回来了。”王楠楠已成为一名小区网格员,正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
与游子携伴而回的还有外乡人。远道而来的董文雅和吕文富就是其中之一。2018年,受环境吸引,两人将家搬到南海新区,一住就是4年多。董文雅直言道,要在这里一直待下去。

“以前听说这里环境好,来了一看果然名不虚传,大公园、小游园、健身广场应有尽有。”如今,董文雅还主动当起“宣传大使”,将自己在南海新区的生活分享给朋友们。许多朋友也因此被吸引过来安家定居。
居住环境代表着城市的颜值、文化和温度,更直接体现一座城市的综合水平。为进一步提高群众幸福感,南海新区坚持把公园、小游园、广场建设作为优化居住环境、完善城市功能的重要抓手,目前,全区有小游园13个,公共健身步道10余条。
其实,南海新区新老居民热捧的不仅仅是居住环境,高标准配套的基础设施、完善的服务体系更让大家夸赞不停。

从济南“拖家带口”而来的张立华和张焕良经常给南海新区点赞。如今,两人不仅和儿子、儿媳住在同一个小区,还和周边邻居“打成一片”,平日里的乒乓球比赛、黑松林散步等各项活动就没“断档”过。
张立华说,自己是冲着空气好、环境好来的,没想到还收获了“人情暖”,家里的亲戚朋友现在都特别羡慕她。
医务人员定期入户测量血压;家里东西坏了,一个电话就有人上门维修;逢年过节组织摘樱桃、包粽子、包月饼等暖心活动……说起住在南海新区的好处,搬来7年的张元兰打开了“话匣子”。

7年前,张元兰被南海新区的优质环境吸引,顶着全家人的“不理解”,卖掉老房子,毅然移居南海新区。7年后,她却成为亲朋好友羡慕的对象,大家纷纷向她打听起南海新区的情况。
“当时都说我瞎折腾,但来了之后发现这里不仅环境好,服务也好,我没选错。”张元兰说,刚住上房子,当年冬天就通了暖气。与此同时,丰富的文化活动、志愿服务、物业服务等,也让张元兰老两口的心跟着暖了起来。
为让群众过上更有品质的生活,南海新区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入400多亿元,水、电、气、暖等“十通一平”全部到位,实现区内一元公交全覆盖,开通了直达威海主城区的公交快线,并加快推动净水厂、莱荣高铁威海南海站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功能与品质稳步提升。

随着一系列基础设施的完善,群众在南海新区的生活越来越便利。对此,总是闲不住的董文雅两口子深有感触。
“经过我们小区的公交车一共有4条线路,出租车可以打电话预约上门来接,而且老人可以享受免费乘坐公交车。”董文雅说,在搬来南海新区的5年里,交通路网不断发展完善,两人也跟着享受了不少便利。眼下,两人正满心期待着莱荣高铁的开通。
董文雅表示,自己没事的时候就想出去玩,等莱荣高铁开通后,出门旅游就更方便了。

景美、家安、心暖,这是南海新区居民感受到的幸福感。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齐头并进,一幅幅贴合群众心声和需求的民生蓝图,一项项民生实事的大力推进,南海新区正用实实在在的举措写下了一份温暖而厚重的民生答卷。
记者手记
让居民成为城市发展的受益者、参与者
对于南海新区的点滴变化,群众有着最真实的感受。在公园、松林、社区、街道,随机采访居民对南海新区居住环境的评价时,大家除了回答“非常满意”,更热衷于分享他们在南海新区的幸福生活,他们脸上由衷的笑容极具感染力。

天南地北的人选择南海新区、定居南海新区、热爱南海新区,体现了南海新区的城市魅力。而大家对城市建设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流露出对南海新区发展的关心,这更是南海新区建设者们的动力。在城市建设中,居民与建设者一起为城市发展出谋划策,打造更宜居的居住环境,增设更完善的城市配套。建设过程中,南海新区决策者们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曲黎悦/文 资料图)
总编辑:殷洪军
值班总编:孙 锋
复审:谭立勇
编辑:付宇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