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风采

威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厚培现代金融业“沃土” 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2-11-10 编辑: 威海新闻网·Hi威海新闻客户端
  现代金融业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源源动力。今年以来,威海市认真贯彻山东省关于“十强产业”重要部署,对照《“十强产业”2022年行动计划》制定工作方案,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产业,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深化金融改革和防控金融风险等三大任务,着力促进经济与金融良性循环、互动发展,金融业保持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发展势头,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现代金融产业实力稳步提升,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威海共有银行、保险、证券期货机构和地方金融组织160余家,形成以银行、保险、证券为主体,多种新型金融业态协调发展的现代金融组织体系。截至目前,全市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82.93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5.3%,全市金融业纳税31.9亿元,占全部税收的9.9%,仅次于制造业和房地产业,列第三位;金融生态环境持续优化,不良贷款余额及比率长期处于全省低位;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成效明显,成为全省唯一连续六年获得优秀等次的地市。
  金融赋能 开启实体经济发展“加速器”
  “我公司短期内订单量持续增加,原材料采购需求加大,致使出现流动资金短缺,急需获得银行融资支持。但公司目前存在传统抵押物不足的情况,无法顺利取得授信。”威海某船艇负责人说。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中国银行威海分行在金融监管等相关职能部门指导下,首次以“著作权质押+专利质押”授信担保措施,成功为企业发放4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该项目也是山东省首次引入著作权质押担保措施,填补了山东省知识产权质押业务领域的空白。
  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使命。今年以来,全市紧扣新旧动能转换、先进制造业、海洋强省、乡村振兴等全省重大战略实施,聚焦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建立贷款贴息、风险补偿、首贷培植、应急转贷等一揽子政策“工具箱”,加快推动新增8000亿元贷款额度和3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落地见效,引导更多“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截至今年9月末,全市贷款余额达4542.3亿元,突破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4.8%,居全省第四位。
  银企对接创新服务实体经济模式。在横向上,加强部门联动,聚焦专精特新、外资外贸、文化旅游等领域,年内精准开展银企对接21场次,对接融资需求超过329.07亿元;在纵向上,积极开展“银行行长走基层”活动,组织24家市级分行“一把手”走进各市区,在一线考察企业和项目,面对面介绍政策、推介产品,使得银行对情况了解更直观、决策更高效、审批更快捷,进一步提高银企对接的效率和成功率。
  金融辅导打通实体经济发展脉络。威海深入实施辅导倍增扩容计划,使结对企业数量拓展到3413家,较年初增长140.35%,翻了一番多,是全省唯一地市;进一步创新产业链金融辅导机制,以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链为试点,以产业链+供应链“双链融合”为突破,将53家链上企业一体化纳入辅导,以“链主”企业为龙头,结合上下游企业供应链关系推出专属信贷产品,提供专属融资服务,进一步提高金融辅导的精准度,目前,已为8户链上企业提供授信9.6亿元。此外,还在文登区侯家镇、张家产镇,荣成市海高园以及环翠区“双创人”孵化园推行“金融管家”制度,引导金融资源下沉,提高全市园区、乡镇金融服务水平。
  多向发力 打造资本市场发展“聚能环”
  资本市场是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助推器”,结构良好的资本市场可以满足不同企业的融资需求。近年来,威海抢抓资本市场改革机遇,深入实施上市三年攻坚计划,搭建“一个路线图、两张问题清单、一个专项工作机制”的121上市服务体系,以科技型企业为重点,优选201家企业纳入后备资源库,其中26家入选省级重点后备企业,39家正在省级评审中,资本市场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上市挂牌取得历史性突破。对重点企业上市坚持因企施策、挂图作战,对库内企业坚持精准把脉、靠前服务,积极推动创新型中小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企业在北交所上市,推动“硬科技”企业到科创板、创业板上市。今年以来,先后推动百合生物、克莱特、邦德股份3家企业成功上市,取得历史性突破。目前,全市境内外上市公司18家,累计从股票市场融资384.5亿元,新三板挂牌企业32家,区域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企业370家。
  股权+债券畅通融资渠道。积极培育发债主体,年内新发行非金融企业债29支,金额199.98亿元,尚有存续债券102支,金额704.24亿元。此外,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基金示范带动作用,撬动社会资本设立各类产业基金和天使基金26支,基金总规模达212.3亿元,累计参与投资项目150余个,投资金额73.9亿元。
  深化改革 唱响金融发展“奏鸣曲”
  为持续深化地方金融改革,提升区域金融产业竞争力,威海市先后出台《关于加快现代金融产业发展的意见》《鼓励金融业发展奖励办法》《关于推进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加快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等政策,设立300万元金融发展贡献奖,推动金融产业与地方发展同频共振。
  鼓励金融机构做大做强。威海在全省率先完成农信社银行化改革,全省首家民营银行——蓝海银行稳健发展,威海商行成为全省唯一一家实现16地市网点全覆盖的地方法人银行,并成功在港股上市。法人金融机构资本实力和风险抵御能力不断提升,威海已连续10个季度无央行口径的高风险机构。
  加速发展绿色金融。全力争创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已上报至央行,是全省唯一地市。威海商行成为全省首家“赤道银行”,荣成农商行发放全国首笔“海洋碳汇贷”,全国首款海洋碳汇指数保险(海草床)、首批渔业碳汇保险(牡蛎)和山东首单森林碳汇遥感指数保险先后落地。在国内首次引入联合国绿色气候基金,在全市设立绿色基金,基金规模达5.05亿元。
  打造“威才融”服务品牌。威海创新整合“投、贷、保、担”等金融工具,聚力打造人才金融服务品牌积极探索“技术变现”服务路径,优化“人才贷”政策运行机制,发放“人才贷”3.4亿元;办理知识产权质押登记154项、融资金额19.7亿元,均居全省首位。在全省首家开展高层次人才创业保险,累计为12名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提供风险保障9.34亿元,经验做法获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发文推广;在全省首家推出科技支行政策,今年9月份,又对政策进行了修订与优化,进一步放宽银行准入范围,下调贷款利率标准,最大限度让利企业,累计为科技型企业发放优惠贷款200.15亿元。
  综合施策 拧紧风险防控“安全阀”
  精准“严防”。今年以来,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协同市纪委监委共同建立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专项监督协调机制;建立全市金融工作会商制度,加强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和分析研判,坚持打早打小、源头管控,对7大重点领域开展常态化风险摸排,建立风险隐患台账,摸清底数、精准拆弹、逐个销号。
  全面“严控”。持续压降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对单户1000万元以上的不良贷款实行台账动态管理,年内累计处置不良25.1亿元,同比增长32%,不良贷款规模和比率分居全省第二、三低位。
  深度“严管”。在全省率先开通“个人投资理财公益咨询服务热线”,出台非法集资举报奖励办法,开展“守住钱袋子,护好幸福家”宣传月和无非法集资社区(村居)创建活动,开展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教育130余场。
  坚持“严处”。深入推进互联网金融违法犯罪、养老领域涉嫌非法集资风险、第三方财富管理等专项整治,持续保持对非法金融活动高压严打态势,在全省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综治考核中,成为全省唯一连续六年获得优秀等次的地市。(来源:威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
总编辑:殷洪军
值班总编:张军涛
复审:颜燕军
编辑: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