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海时评

山海时评 | 绿色发展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面貌

2022-11-12 编辑: 时英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这是立足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发展阶段,对谋划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近年来,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立足“打造精致、幸福、充满活力的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的发展定位,坚持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的理念,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经济社会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如何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赢”,是近年环翠区一直在探索的发展重点。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华夏集团生态修复项目时,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印在脑子里、落实在行动上”,为环翠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华夏城前身是占地3767亩的44个矿坑,经过长达十几年的修复,曾经满目疮痍的采石场,如今成功变身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为流金淌银的绿水青山,对中国乃至世界生态修复、修废利用具有示范作用,先后获得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全球文化旅游目的地金奖、山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等殊荣。走入威海华夏城,抬眼望去满目郁郁葱葱,到处鸟语花香,一片生机勃勃,在华夏城的辐射带动下,周边13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年均增长14.8%,广大群众在绿水青山中过上了现代化田园生活,打造了山青、水绿、生态美、百姓富的崭新图景,成为威海实践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样板,华夏城也荣获全国“两山论”实践创新基地、全国首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

    持续打造优美生态环境,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

    良好生态环境是普惠民生福祉,绿色就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底色。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是每名群众的热切期盼。近年来,环翠区陆续实施了五渚河、张村河、羊亭河、望岛河等骨干河流和穿村过镇小河道的生态化治理,打造了一条条休闲健身、亲水纳凉的绿色生态长廊,既方便了群众休闲,也点缀了城市环境。如羊亭河,累计投入近4亿元,分四期打造了全长10公里、占地100万平方米的羊亭河公园,建设了荷塘夜色、亲子动物园等20余处特色景观节点,夏天每晚有上千人在这里锻炼身体、排练节目,年接待游客超过80万人次,荣获省级湿地公园、国家3A级景区和美丽示范河湖等称号。

    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生态振兴也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和重要内容。环翠区坚持将“两山论”贯彻乡村振兴全过程,探索出了一条“生态引领、绿色发展”的乡村振兴新模式。嵩山街道小镇村原有一处废弃采石场,岩石裸露,生态破坏严重,存在山体滑坡、落石等安全隐患。环翠区以采石断面为背景,下陷部分为舞台,缓坡段为阶梯观众席,打造了国内首个利用采石场改造的露天剧场—石窝剧场,先后荣获2项国际建筑大奖,被誉为可以“仰望星空的舞台”。同时,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质量为主攻方向,全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对村庄实施整村绿化工程,利用村内空闲场地,修建群众可游玩、可运动、可休息的生态休闲公园,村庄绿化率达到85%以上,绘就了村在林中、花在村中、人在花中的美丽乡村新画卷。(特约评论员 王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