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独家报道

让慢下来的路流淌新时尚——王兆立谈公路旅游与旅游公路

2022-11-15 编辑: 威海新闻网·Hi威海新闻客户端
  也许这篇文章的题目本身有点矛盾,因为就公路的功能来说,主要是保障人流、车流、物流能够快捷、畅通、速达,尤其是在经济社会各方面快节奏发展的今天,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而路“慢”下来不仅不合时节和常理,更不会流淌出什么“时尚”。

  然而,在威海小石岛至合庆湾段有这样一条路,路顺山沿海,长度也就在二十公里左右,按每小时40公里的速度行驶,走下来满打满算也不会超过半个小时,但很多人在这里一转就是大半天,有位走了一上午还意犹未尽的外地客人说,要不是当地朋友一个劲地催促就餐,他真想再多待段时间。那位旅游观光大巴士的司机也经常“抱怨”,说尽管每天把车开得很慢很慢,但来自不同地方的乘客们却总是提出相同的要求,就是慢点、再慢点。


  有一次,笔者在路边一休息驿站,遇到来自南京的十几位骑行者,他们原打算当天晚上乘船到另一个海滨城市,但这里的路让骑手们改变了主意,就是再多住上一天,好好体验体验。

  不仅是外地人有此想法,就是本地人也会习惯性地经常来这里走一走、看一看,来领略大海的激情与浩瀚,来感受海岸的嶙峋与舒展,来欣赏与海相拥相恋葱茏叠翠的山,来倾听海涛松涛联袂弹奏的山海和弦,同时也体验脚下这条路舒适的平坦与曲折蜿蜒,还有路两边那风格迥异的画廊与艺术单元、诸多风情不一的特色村庄、无数让人流连往返的天然景点。每来一次都有不同的收获,每走一回都有不同的感觉,每离开一次都会留下不舍的遗憾。

  不仅仅是这段路,从这里再向东,向南,走着、转着,从漫长的海岸线走进峰壑绵延的大山,海有海的澎湃,山有山的气魄,海风吹进山里带来海的气息,山里静静的薄雾弥漫在海上,那波涛也显得平静坦然,路过的地方,一定有你心中一直寻找的诗与远方,山海交融的这1001公里风景线体验下来,您会发现,原来从这里出发的小石岛竟然成了终点,但又是一个起点——其实这是一个“圆”,一条山海自驾旅游公路打造了威海一个璀璨绚烂的“同心圆”,有人说,这也是一道靓丽新潮的“时尚圈”。

  是“圆”也好,“圈”也罢,其实是威海全域旅游公路的一个部分,当然是重要组成部分。

  从这条路不难感觉到,旅游公路本身就是一道风光和时尚,它也较好地融合了当前群众的一种追求,因为旅游已经成为当前最符合大众的一种时尚。

  其实,对于重要基础设施的公路来讲,主要作用就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这是其性质所决定的,表现形式不仅是在总体路网的支撑拉动上,就是从单条公路自身来看,经济发展的直接载体优势也非常明显,由于公路便捷等特点,各地在发展沿海、沿江、沿河经济的同时,路域经济也得到高度重视,大都沿路布局许许多多成片的开发区、经济带,而旅游作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新引擎和重要板块,公路旅游又是直接拉动旅游的重要一环,《国家公路网规划》中也提出,我国将重点新增一批国家高速公路和普通国道路线,加强对重要景区和交通枢纽的连接,强化公路交通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支撑,到2035年,国家公路网总规模约46万公里,将全面覆盖5A级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区),全国各省也是加快布局,你追我赶。

  事实上,每一条路都是一道别致的风景,都是一条独到的旅游线,公路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方式,很早在欧美流行,在我国的许多地方许多路段串联起众多的特色旅游资源,一直热度不减,比如贯穿南北疆的独库公路、闻名于世的川藏公路、云端上的雅西公路、郭亮村的挂壁公路等,这些都成为游客们休闲的重要线路和目的地,但真正实现高品质的公路旅游,就要实现“公路旅游”向建设“旅游公路”转变,这是社会文明发展进步的必然,是群众业余休闲消费升级的需要,因为人们从没有路到有路走,从走得了到走得好,从走得好到追求一种体验,是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改善和随之而来的对更高层次文明的需求,这也成为反映一个地方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因为群众的需求也是与社会与时代发展的脉搏紧密联动的,所以马克思早就说过:大路通达到哪里,文明就延伸到哪里。其实这种通达不仅仅是“路”实质性的表面通达,也应该包括“路”本身与时代需求层面的对接。


  从“公路旅游”到“旅游公路”,这其中有一个认识不断提升、标准不断提高、持续推进的过程,当然也有一个与区域发展同步或适度超前的问题,当公路还不足以满足当地经济发展和群众基本需求的时候,对旅游者来讲,最初的公路设计建设只是作为旅游目的地的通道,并没有完全纳入旅游资源的范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公路的发展设计理念也不断得到更新甚至突破,把“路”作为旅游资源固体存在成为一种可能甚至必须,就拿威海环海旅游路来说,在2005年交通公路部门着手打造的时候,当时是长江以北第一条生态旅游景观公路,那时更多的考虑可能是作为威海公路主骨架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完善交通公路网的重要项目来实施,要打通沿海经济重镇,要与沿海各重要交通方式(枢纽)衔接,当然要重点兼顾旅游这个主题,在串联起沿海所有重要旅游资源的同时,当时也设计了比如“田园风光”等有特色的几个板块,也建设了一些具有浓郁地方风情的小驿站、休闲观光区等,也认真践行了科学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推进的理念。

  随着形势发展,经过连续不断地打造,公路的旅游功能不断强化,环海公路与西部环山公路连接,加上近年来文旅部门和各方面的顺势而为、精心雕琢,原先的“滨海旅游景观公路”变成了今天特色突出、体验性强的“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对于这条路带来的效应各方报道不少,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关于旅游公路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定义和标准,但我想其中不可或缺的是“集散”效应与作用,也就是围绕“旅游”这个主线发挥聚集与辐射作用,要聚集旅游资源也要放大旅游效应,当然这种聚集与辐射可能不仅仅局限于旅游本身,比如对其它关联的制造、物流、电子商务、工业经济、乡村振兴、创新创业链的构筑等,都应该深度融合,也会深度融合,我国第一条河谷旅游公路——160公里长的贵州赤水河谷旅游公路,一端连着世界自然遗产丹霞地貌赤水,另一端连着驰名中外的酒乡茅台,一路把自然风景区、红色文化景区和酒文化景区连在一起,当地依此为基础打造了上千亿级的经济产业园区。

  旅游公路的“集散”效应从大的方面讲,连接了当地的各个特色板块和旅游资源,旅游景点,辐射到其它关联,其实,不断强化和完善的公路自身旅游功能效应也会不断彰显,在近年实施的威海滨海旅游景观公路示范项目路段中,“威海特色,山东引领,中国一流,世界知名”标准,“系统化、智能化、人性化、生态化、品牌化”的理念,“山村闻海主题、新城海润主题、碧海金沙主题、松林观海主题、海角祈福主题”“五个主题”和“道路主体、安全防护、信息标识、自驾服务、康体慢行、环保景观”六大系统,都使路本身的服务功能得到大幅提升,都给旅者带来很好的体验。


  小螺号位于威海经开区路段一个依山傍海的地方,原先是一个驿站,只是方便过往乘客在这里加个油、喝杯水稍事休息的地方,后来逐步成为一个大型的以停车休憩、休闲娱乐、精品购物、特色餐饮、养生度假、商务接待、亲子游学为一体的休闲服务区,还是全国首家引进了德国十二感官体验项目,2020年成功入选国家AAA旅游景区,成为山东省首个AAA级国省干线公路服务区,同时也是国家自然教育学校(基地)、省级海洋意识教育示范基地等7个基地。现在这里每天人员络绎不绝,有外地朋友在威海一共活动三天,结果硬是让孩子拽着在这放松了两天,走时还依依不舍。

  从单纯加油服务的一个点到一个综合服务区然后再到著名风景区、教学研基地,这种变化其实顺应了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对接了群众对路需求的变化。小螺号负责人表示,有建议在沿线按此模式复制几个相同的综合体,我觉得多复制几个也未尝不可,可以让大众多一些服务性体验的场所,丰富完善一下旅游路的设施功能,但复制的应该是理念,不应是一样风格的建筑体,试想,在一个不大的区域如果出现两座或多处完全相同或差不多的建筑,那这些建筑也就没有了个性和生命,给人们带来的只能是审美的疲劳,同样,如果这个“房”那个“屋”,这个“建筑”那个“群”都大致相同,再加上过于追求所谓的服务“标准化”,让游客在哪里都感觉一个样,这样再温馨的服务也会让人厌烦,千篇一律的建筑特色、建筑文化和服务文化有可能引不起游客走下去的兴趣,这一点美国加州1号公路也许能给我们启迪,一条1000多公里长的公路让人走上40天还不愿离开,因为每一个单体都有自己的个性,一步一景,景景不同,那诱惑让人们目不暇接不愿离开。

  旅游公路的特点就是“慢”,有的地方深度绑定每小时40公里的速度,如果一味让路慢下来,会不会影响公路快速通达作用的发挥?也就是说,在一个区域的整个公路网中,旅游路有没有占比?对此,笔者曾经问过一位专家,他说得视情计算一下,当时并没有给出明确答案。其实笔者觉得,一个城市公路网中的高速和快捷通道,已经担负起了公路交通快速运行的重任,在大力推进全域旅游的今天,只要需要,每一条路都可以成为有特色的旅游路、时尚路,“快进慢游”不是有意限制旅游的时速,而是让每一个游者自己在悠闲中判断与选择,在浪漫的时尚之路上感受旅游带来的不一样的时尚。(来源:中华网)

  总编辑:殷洪军
  值班总编:张军涛
  复审:颜燕军
  编辑:刘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