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民生

桩桩实事“兜住”百姓幸福!文登区着力推进重点民生工程

2022-11-18 编辑: 宋倩

      身边文化活动更丰富,困难群体生活更好,老年人日子更幸福……今年以来,文登区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聚焦群众关注的居住环境、社会治安、基本医疗、文体生活、基础教育、老弱病残群体保障等领域,推进实施了一系列重点民生工程,办成了一大批实事好事,大大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文化阵地“活”起来

      群众生活“乐”起来

      最近几天,文登区葛家镇岔河村文化广场上锣鼓齐鸣,笑声不断,文登区文化馆的老师正在给岔河村文化队指导大鼓舞。

      村民们没有舞蹈基础,学动作都很吃力,如今有了专业老师指点,村民们在学习动作上少走了很多弯路,还在表情展现方面学到了不少技巧。团体文化艺术表演水平提升了,基层文化阵地更有“温度”,人民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文化获得感。

      今年以来,文登区艺术团深入各镇街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送戏下乡活动,将精心编排的节目带到乡村大舞台,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专业文艺演出。

      文登区文旅局持续加大乡村文艺辅导力度,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惠民活动。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目标,在文登区开展“百姓放歌·唱响文登”“一村一年五场戏”等活动。指导成立了39支庄户剧团,打造乡村“文艺轻骑兵”,带动400多支农村文艺小分队,培养了80多支本土文化团队、1万多名文艺骨干,年均7000多名群众登台表演,开展送戏下乡演出3375场,“一村一年五场戏”活动覆盖率达100%,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

      乡村书房建设也是今年文登区文旅局实施的一项重要惠民举措。走进米山镇西铺头村乡村书房,一排排图书整齐地摆放在书架上,种养殖技术、惠农政策等种类书籍齐全,村民们闲暇时可以来借阅自己需要的书籍。

      西铺头村村民张新妮喜欢阅读,以前借书要到文登区图书馆,现在家门口有了乡村书房,看书、查资料方便多了。

      乡村书房有效解决了农村群众看书难的问题,打通了乡村阅读“最后一公里”。目前,文登区已建设15个镇街综合文化站及文化馆、图书馆分馆,建有675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在原有265个农家书屋基础上,又打造了73个文化馆、图书馆村级服务点,与文登区图书馆“一卡通用”,打造基层文化阵地新模式,让百姓“文化粮仓”更丰盈。

      文登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主线,围绕城乡书房建设、公益讲座培训、阅读推广、送戏下乡等方面,开拓创新,扎实工作,进一步完善文化基础设施,不断探索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新路径,加快建成城乡全覆盖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点单式”文化服务,不断丰富群众多元化的文化需求。

      “中央厨房”上线

      村里老人暖胃又暖心

      近日,文登营镇13个村的老人及部分困难群众,享受到了送到家门口的热菜热饭。这“一餐热饭”福利背后是文登营镇建设的“中央厨房”。

      上午10时,在文登营镇东城社区幸福食堂内,工作人员正在进行菜品分装,不到半个小时,分装好的饭菜由配送车统一送往辖区内13个村的幸福食堂。

      中午11时30分,文登营镇沙里店村村民赵熙进像往常一样,在幸福食堂里就餐,他对这种配餐方式非常满意,“老伴儿身体不好,不能下来吃饭,我可以把饭打包带走,太方便了。”

      幸福食堂配送的菜品有30多款,而且每天都会推出营养餐,定期对饭菜口味进行调换,满足群众就餐需求。

      前期,文登营镇通过走访、调研,决定先期选择在东城社区试点,把社区食堂设置为集中配餐的“中央厨房”,集中为辖区内老人提供送餐、配餐服务,以降低重复建设和人工运营成本,节省的经费能继续投入到幸福食堂,提升饭菜种类、质量。

      “‘中央厨房+幸福餐桌’的模式就是发动各方爱心资源,通过‘政府贴一点儿、餐饮公司让一点儿、村里出一点儿’,让辖区老年人在吃饭问题上‘少花点儿、吃好点儿、吃得健康安全点儿’。”文登营镇党委副书记丛腾飞说。

      今年以来,文登区在农村增设41家幸福餐桌,在资金配套上设立“森鹿仁济幸福餐桌基金”,连续三年每年捐助100万元到孝善基金账户,专门用于睦邻互助点和幸福餐桌建设。同时,吸纳爱心人士、企业及各类社会组织捐赠资金,用于幸福餐桌运营。文登区综合采用村级自营、统一送餐和机构运营等多种经营方式,推行“信用+志愿”模式,用合理成本为老人带来良好的就餐体验,做好养老助餐服务。

      此外,文登区持续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并提供政府购买居家服务。根据自理能力不同,为399名城乡低保中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和1428名分散特困供养人员,提供17—60个小时的居家养老服务,解决老年人养老难题。

      在此基础上,文登区推行农村养老睦邻互助模式,依托幸福餐桌和幸福院打造睦邻互助点,为符合条件的老人提供探视、居家、应急、转介等服务,年均服务6.6万人次,让农村留守老人实现“原居养老”。

      织密民生保障网

      困难群众日子有盼头

      今年以来,文登区民政局从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出发,聚焦养老服务、社会救助、社工参与、慈善协助等方面,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加强工作措施,切实织密兜牢民生保障网,让困难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11月10日下午,文登区2022年“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仪式启动,为流浪乞讨人员送上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

      根据工作人员前期的摸底排查情况,文登区民政局工作人员在城区划分了19个重点区域,由志愿者根据实际情况认领,明确排查、处置流程,建立交流微信群。工作人员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必要的御寒物品、食品和就医帮助,解决其临时生活困难,帮助有返乡意愿的人员返乡,充分发挥“兜底线、救急难、惠民生”职能,确保流浪乞讨人员以及临时遇困人员得到及时救助。

      文登区各镇街民政部门、社工站工作人员积极向环卫工人、沿街商铺等宣传救助政策,持续提高群众对救助工作的知晓度,呼吁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救助工作中。

      文登区有关部门还把救助政策的具体内容、办理指南做成二维码,在全区682个村(社区)公开栏内张贴,做到救助政策“码上知”、救助事项“码上办”。利用“爱山东”App中的社会救助板块,实现救助事项“指上办”,拓展救助事项的申请途径,让救助申请更便捷;为救助对象建立台账,由村级开展“周走访”活动,让救助对象感受到社会关爱,每月走访次数近5万次。开展“大病重残困难群众大走访”和“局长科长走基层活动”,为文登区275名“大病重残”对象送去救助物资,面对面讲解民政惠民政策,让困难群众真正感受到温暖。

      此外,文登区还组织开展遇困高考新生救助工作,救助31名高考新生;开展威海市2022年度“阳光洒满窗·家家悦”关爱行动,救助19名符合条件的重残患者;开展2022年度三角轮胎“助力翱翔”慈善基金助学,救助32名学生。(Hi威海客户端记者 贾文娟 通讯员 郭彦成/文 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