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镇街新闻

信用“生态圈”有模有样!蔄山镇打造“网格+信用”基层治理新模式

2022-11-24 编辑: 威海新闻网·Hi威海新闻客户端
  套规范性文件、2项信用配套文件、100余条公共信用信息、20项应用事项、100余条奖惩举措……详实的数据背后,是临港区蔄山镇从健全信用管理制度,到精细网格数据归集,再到精确治理基层进行的有效探索。

  今年以来,蔄山镇立足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良好基础,在社区网格党支部的引领下,积极探索开启“网格+信用”基层治理新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

  全民参与共建共享

  这几天,秦权社区望府花园小区网格员唐巧玲分时间段带着志愿者清扫落叶。参加清扫的志愿者,大多是唐巧玲网格内的居民。


  唐巧玲负责的网格内共有居民楼25栋,居民600户,共1401人,其中有超过一半的居民属于外来居民,或者是流动人口。近几年,在推动“网格+信用”的方式下,本地居民积极参与到社区治理活动中,一些外来居民因为没有及时参加社区活动而产生心理落差,为了把原住居民和外来居民拧到同一根绳上,唐巧玲在网格内将老党员、退休教师、退役军人、退休干部等热心居民聚起来,采用“以老带新”的模式,带动外来居民参与到社区活动与治理当中,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浓厚氛围。

  健全组织、完善制度、创新模式……蔄山镇聚焦治理难点、堵点、痛点等问题,将网格治理与信用体系建设深度融合,一个个新的信用社会“生态圈”在蔄山发展起来。在此基础上,蔄山镇将理论宣讲、清洁家园、扶老助残等活动纳入个人信用赋分,让志愿者既有面子,也得到了实惠。如今在蔄山,每月依托网格开展志愿活动300余场次、参与4000余人次,成为“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的主体力量。

  治理有精度更有“温度”

  在福鼎社区,居民有啥烦事、愁事、难事,找到网格员,总能得到妥善解决。

  今年26岁的王茜是社区里的一名网格员,谈及这项工作时,王茜笑称,“虽然自己网格的区域不大,但是涉及到的事情却各式各样。”与王茜一样,该社区15名网格员每天奔走在网格里,进行基础信息采集、村情民意收集、党建工作联络、特殊群体服务、矛盾纠纷调解等,为群众提供及时便捷的社会管理和优质贴心的社会服务。


  “我网格里的居民都是热心肠,社区开展垃圾分类、文体活动、志愿服务,总能一呼百应。”网格员王茜说,这都得益于网格+信用体系建设,环境整治工作顺利开展,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提升,居民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福鼎社区辖区内企业多,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和流动人口居住在此,如何为辖区群众和流动人员提供高效、精准的服务,成为社区党组织面临的新课题。

  为了充分发挥网格员队伍的主力军力量,变被动接受诉求为主动收集诉求,蔄山镇围绕民生诉求、群众真实意愿等,督促网格员、协管员真正成为政策宣讲、民情收集、矛盾化解的“行家里手”,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今年共发现并化解问题800余个。

  激发基层治理内生动力

  “打扫一次卫生,用积分奖励换了一袋洗衣粉。”“我的积分攒了一段时间,得了一提卫生纸。”南申格村村民交流着志愿服务的成果。

  11月3日,南申格村正在开展10月份信用积分兑换活动,重点向近期积极参与交通指挥、探访老人、清洁卫生等志愿服务工作的居民发放积分、兑换礼品,极大提高了居民参与信用共建的积极性。


  自推行网格+信用积分以来,村里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公益劳动成本不断下降。“目前村里在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路域治理、文体活动时,在大喇叭里广播一下就行,志愿者就抢着干了。”南申格村党支部书记丛建超说,自从村里把网格与信用工作挂钩,村里各种工作都以微网格为单元,互相比着干,谁干得好,就能在信用管理、评先选优上出彩,也最大限度调动村民参与村级治理的积极性。

  蔄山镇的农村网格多是以原自然村为单元,村民们联系紧密、知根知底,非常适合推行“网格+信用”的方式进行管理。群众既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自从开始推行信用管理,每个居民的诚信分数都会进行公示,居民的荣誉感增强了,主动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也被激发了出来,辖区形成了对标先进、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蔄山镇对“网格+信用”的探索和推进,是用小支点撬动基层治理大格局的新作为。目前,全镇22个村开设了“信用超市”,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时长可折算成信用积分,到“信用超市”兑换生活用品或其他福利。

  蔄山镇致力于探索“信用+”工作方法,将信用工作与基层治理以及志愿服务工作深度融合,激发全镇党员群众主动参与信用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信治”作用,推动基层治理走上新台阶的同时,也最大化发挥和延伸信用的价值。(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刘义岚 文/图)

  总编辑:殷洪军
  值班总编:王
  复审:谭立勇
  编辑:付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