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威海要闻

与时间赛跑,“急诊人”24小时在线

2022-12-04 编辑: 仲鹤

      “快快快,来了一个急诊!”12月2日一大早,市立医院急诊抢救室又接诊一名患者,症状是右侧肢体活动不灵。急诊主治医师郝建勇小步快跑,最先从转运组手中接过患者。

      与门诊不同,急诊以患者病情轻重缓急为准,胸痛、心绞痛等危急重症患者需要在第一时间进行救治,如果错过了最佳抢救时间,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抢救室最多同时有20个患者,需要我们快速完善检查、明确诊断,尽快将患者转入门诊留观或安排住院治疗。”郝建勇说。

      要“急”还要“稳”,怎么保证?郝建勇和同事们凭借着扎实的医疗技术和精益求精的医者初心,日夜坚守在医院最前线,以便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处理各类急危重症患者。

      抢救室曾在10分钟内收治了两名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郝建勇和同事们集体出动,颇有默契地分成了两个独立的抢救小组。快速进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瞬间展开生死搏斗。

      有惊无险的是,在紧急抢救17分钟后,第一名患者大动脉搏动顺利恢复,意识也有所恢复。第二名患者生命体征也逐渐趋于稳定,被送入重症监护室。

      疫情防控期间,市立医院的急诊工作量有所增加,医院全员在岗,具体岗位安排更多的医护人员随时准备接诊。为了让一线“急诊人”劳逸结合,医院还制定了轮岗制,通过调整工作范围和时段,避免工作疲劳,以更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抢救工作中。

      “我今天负责抢救,明天就轮到留观出诊岗。”郝建勇说,即便如此,若是遇到突发情况,不管在什么岗位上,大家都得往抢救第一线跑。

      一上午忙完,时针指向了13时,等郝建勇再回到办公室,抢救室的6张床位已经安顿好了准备入院的患者,桌上的盒饭早凉了。把饭放进微波炉,他终于得空坐下,写写病历文书,这对一上午脚不沾地的他来说是难得的“休息”时间。

      病历刚写完两张,护士急急的声音再次传来,“郝大夫,来了个胸痛患者,没带家属。”“开个‘绿色通道’,先做一个心电图。”郝建勇短暂的休息后又忙碌起来。这一次急救,一直持续到晚上7时30分,距离他下班时间已过去了2个多小时,他却笑着说,这是常有的事儿,都习惯了。

      一天下来,郝建勇和同事们白班共接待了133名急诊患者。这是他们忙碌的一天,也是他们坚守一线普通的一天。(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张宇/文 王彦博/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