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在山东双轮股份有限公司内,南通大学科研团队正与企业科技人员加紧研发,推进“大型水利工程用高性能泵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落地投产。该项目将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成为工业行业校企合作标杆。
校企合作“拿下”行业尖端技术,这在环翠区并不鲜见。今年以来,环翠区工信局通过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打造产教融合“命运共同体”,强力推动人才链、产业链与创新链有机融合,共引导7家工业企业达成产学研合作,走出一条产教深度融合、政校企聚力合作、互利共赢的新路子。
“我们立足需求导向,一方面走访企业调研,分析形成需求报告;另一方面走访高校,掌握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切实将高校创新资源优势转化为技术和产业发展优势,帮助中小企业打破信息‘孤岛’,提高整体竞争力。”环翠区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在走访中得知山东双轮的需求后,环翠区工信局会同企业前往江苏大学、南通大学等流体机械及工程优势专业高校开展校企合作,围绕企业离心泵及泵类成套装置等核心主营业务,与相关高校院所在科研项目建设、技术人才引育和大学生实训等方面达成合作协议,累计合作入选2项省级重点人才项目,并引进2名高层次专家人才、10余名科研技术人才,为企业技术创新注入强劲动力。
“大型水利用泵技术是全行业的难题,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团队的研发成果不仅可以破解这个难题,还与我们的需求非常匹配,合作成功后将有力提升大型泵的运行效率,并且节约能耗。”山东双轮相关负责人表示,得益于校企合作,企业将凭借核心技术,在新一轮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赛道中站稳脚跟。
目前,环翠区越来越多的企业以产学研合作的形式,实现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有效推进技术创新。山东百盟与齐鲁工业大学合作,开展校园物联感知系列化产品研发及示范应用;中远海运重工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携手,开展等电位监测继电器研发……企业与高校科研团队相互借力,攻克一项项技术,填补一个个空白,科技创新成效逐步显现。
“我们将大力推广山东双轮校企合作发展新模式,鼓励引导更多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利用高校人才优势,持续为企业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和科研技术保障。”环翠区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孙艺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