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明利,男,1967年5月出生,山东青州人,中共党员。现任威海市军用饮食供应站副站长。2021年9月,任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蔄山镇西道头村驻村第一书记。驻村以来,郭明利始终坚持心系群众,将群众的需求作为自己开展工作的重心和落脚点;坚持党建引领,用政策理论引领把握正确发展方向;坚持产业振兴,多措并举整合农村优势资源,攻坚克难补齐产业短板,郭明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演绎了一幕幕翻山越岭、赤诚奉献、挥洒热血、扶贫扶志的感人故事。
心系民生实事 彰显为民情怀
西道头村通往市区的303省道,平时各种大型货车频繁通过,因村口村碑低洼不明显,给村民出行带来极大安全隐患。郭明利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他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进行实地考察,发现树木及绿化带遮挡视线是影响村民交通安全的主要问题。他带领“两委”与相关单位多次沟通,同意将该路段西道头村口两侧的两棵法桐及部分遮挡视线的绿植处理掉,并搬迁村志碑,设置反光交通标识,让村民吃上安全“定心丸”,街坊邻居纷纷为村里的“第一书记”竖起大拇指。
这只是郭明利为村民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的一个缩影。
为提升村里退役军人和军属的尊崇感、荣誉感、幸福感,他积极牵线搭桥,先后招募山东军创鸿腾实业供应链有限公司、威海市德瑞康养有限公司、威海市浙江商会、威海市河北商会等单位,以各种形式进村扶老助残、拥军优属等,也开展普惠性帮扶活动,惠及全村多数村民。在走访中了解到,村里部分高龄、留守、残疾老人存在就医难的问题,他“马上就办”,协调解放军970医院威海医疗区、威海市立医院专家先后两次进村开展义诊送温暖活动,免费为村民查体、治疗。
他视苦难群众为亲人,村民于爱珍因患多种疾病,卧床多年不能自理,他积极寻求各级残联等部门帮助,为于爱珍申请远程会诊鉴定,成功办理二级残疾证,享受每月领取残疾护理补助金待遇,一面写有“驻村帮扶办实事、心系群众解民忧”的锦旗被于爱珍家属送到村党群服务中心,以表达对郭明利的感激之心。
立足群众需求 促进乡村振兴
“没有集体产业,村里基础薄,又没有家底,村民大部分靠种自家的那点儿山岭薄地和外出打工过日子……”村党支部一班人告诉郭明利西道头面临的现状,作为一名农家出身的基层党员干部,郭明利深知农民疾苦。他不等不靠,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后,结合村实际,探索乡村振兴增收致富新路径。
“我们要完善机制体系,形成一套完整的创业扶持办法,依托现有的条件,培育种地能手,开发特色种植,打造一村一品,培育一批优秀的种植、养殖能手,并且发挥其带动作用。”通过集思广益,“支部搭台,能人唱戏,群众受益”长远规划日渐成型。
振兴乡村经济思路和路径有了,怎么干,谁来干成了首要问题。在得知该村种地大户周德祥有意向时,郭明利说干就干,带着周德祥到周边村实地考察学习西瓜种植技术,投资栽种20亩西瓜先行先试。同时对接涉农餐饮企业、爱心人士进行西瓜采购,从种销两端解除后顾之忧。之后,郭明利带领村民继续做大做强,“党支部+涉农餐饮企业+农户”联动模式应运而生,由村党支部引导土地流转、建设果蔬种植园区,积极改良果树品种,扩大芋头、大姜、西瓜、白菜等种植面积。
2022年,成功举办了西道头村首届“西瓜”采摘节和首届“苹果”采摘节,累计销售苹果、大姜、芋头、地瓜、土豆、白菜、鹌鹑蛋、花生油等农产品80万余斤。通过党建引领,支部搭台,创新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订单种植,农村集体经济持续壮大,先后有山东凯餐饮有限公司和山东禾安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两家涉农餐饮企业采购基地落户西道头村,不仅解决村民农产品销售难题,还为村民提供种植技术指导,为村民开展一村一品,特色种植、订单种植指明了方向,为村民增收致富,实现共同富裕打下了坚实基础。
自驻村以来,郭明利投身于驻村帮扶工作,抓党建、促发展、惠民生,扎根基层、真诚奉献,以改变乡村贫穷落后面貌为己任,坚守心系人民群众、真心实意为村民办实事的初心。在他的努力下,昔日贫穷落后的西道头村呈现出春天花香四溢、夏天瓜果满园、秋天五谷丰登,冬天大棚遍地的新农村景象。郭明利成了村民心目中“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乡村振兴“排头兵”,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普遍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