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临港区

推进智慧农业建设 临港区数字赋能乡村振兴

2023-01-10 编辑: 威海新闻网·Hi威海新闻客户端
  自动滴灌、远程数据采集、智能电力温控……随着农业技术与设备的不断进步,农业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农业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新发展。



  近年来,临港区大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全力培育特色产业,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将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培育智慧农业、品牌农业、生态农业,辐射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

  “智慧新技术”让农户不再看天吃饭

  “咱们现在不用进大棚,在手机上就能直接看到大棚里果树的生长状况。”在威海恒兴智慧农业产业园的鸿树林智慧农业大棚4号棚里,威海鸿树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世金向记者展示着手机屏幕。屏幕上,整个园区21座大棚的情况信息整齐排列,可以清楚的看到每座大棚内农作物当前的状态。



  王世金展示的正是产业园的新科技——水肥一体化中控系统。通过该中控系统能够实时查看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及水肥情况等,管理人员只需点击手机,便可以自动为果树上水施肥。

  除了水肥一体化中控系统,王世金还有更多省时省力的智慧新技术。“我们在大棚的雾化系统上安装了开关,并在药物系统上安装了配药设备,只要打开雾化系统开关,关闭保温膜,大棚内就会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以便药物充分发挥作用。”产业园管理人员林见康介绍,每个大棚里都安装了温控系统和“空气能”设备,根据樱桃、蓝莓、苹果等不同果树所需的温度设置。

  种种新技术的加持,不但减轻了管理上的负担,还让农业种植不需再“看天吃饭”。通过对光照、温湿度及水肥情况的改变,产业园里的作物可以大幅提前或延长成熟时间。“我这里主要是种植樱桃,通过不同大棚不同的环境,可以让各个大棚的樱桃成熟时间不同。”王世金说,自己产业园的樱桃,可以从一月份一直收获到七月份。稀有时节的樱桃每斤能卖到400元,整个园区一年的产值能达到300多万元。

  信息化助力农业新发展

  在距离恒兴智慧农业产业园不远处,一片广阔的苹果园也同样在运作中,和传统果园不同的是,这里的工作人员并没有在果树之间忙碌。

  “我们园区是引进了荷兰的果园管理技术,采用云端智能管理。无人机巡检设备将观察到的果园数据上传云端,由农业方面的专家对各项信息进行判定,随后,专家再将改进措施和调整方案发给我们。”威海花满园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邓胜哲说。



  依托信息化管理,临港区建立起“当年栽植当年产果1000斤”的“花满园”项目。占地400亩的智慧苹果园,正探索由2名“农业人”管理一二百亩果园的信息化农业模式。“我们正重点加快项目一期现代化高密度智慧苹果园建设,目前已经完成了格架系统及滴灌、滴管系统施工和苗木栽植、排水系统等工作。”邓胜哲向记者介绍道:“未来,我们希望能继续发展自动采摘、自动运输的全信息化种植模式。”

  近年来,临港区积极探索智慧农业发展模式,投资打造了恒兴智慧农业产业园,推动花满园、樱聚缘禽业、鹰联牧业等智慧项目建设,示范带动樱聚缘果汁、味正品康调味品加工等重点农业项目加速建设,辐射周边63个村增收致富。

  壮大人才储备培育“新农人”

  人才是产业发展之基。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所能培养的人才也越发丰富多元。如何为各类“新农人”大展才华创造有利条件,如何充分发挥返乡人才的能动性,成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课题。为坚实走好智慧农业的发展路,临港区在壮大农业人才储备上下足了功夫,培养了一大批爱农业、懂农业的“新农人”。



  “科技兴农不单是体现在各种科技设备上,也体现在新兴农业人的培养上。”邓胜哲说:“像我们‘花满园’项目,就和青岛、南京等各大农科类高校合作,培养新兴科技农业人才。”

  临港区也积极对接高校院所,洽谈人才培养与产学合作。“临港区管委与青岛农大合作共建青岛农业大学(威海)现代产业学院,配备了多媒体教室和智慧农业展厅。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我们邀请了农业领域专家教授进行授课,助力全区农业产业发展。”临港区社会工作部农业农村科副科长杜军辉介绍。与此同时,临港区不断优化提升人才服务水平,及时兑现大学生就业津贴等人才优惠政策,开展“人才——企业”对接交流,架起企业和人才沟通桥梁,让优秀人才在临港区落地生根,帮助本地农业企业突破发展瓶颈。

  “智慧农业”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和潜力,科技正在加速改变农业面貌。临港区将不断提升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智慧化水平,持续释放农业生产活力,让更多农民富起来,推动农业现代化大步迈进。(来源:大众网)
  总编辑:殷洪军
  值班总编:张军涛
  复审:姜
  编辑:刘晓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