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风采

威海市艺术摄影学会——鸟瞰大美威海 阅览千里画廊

2023-01-10 编辑: 威海新闻网·Hi威海新闻客户端
——杨松航拍作品
评论人:张元刚

  久居威海,但对威海的真正了解还是通过杨松摄影师航拍的摄影作品开始。

  作为从事航拍摄影多年的我来说,早已不是当初那种对于航拍好奇那么简单,反倒是对作品越来越挑剔,甚至越发变得眼高手低起来。然而,当杨松的航拍作品呈现在我的眼前时,瞬间眼前一亮,迫不及待地欣赏每一幅美轮美奂的城市风光和赏心悦目的海洋美景。

  纵观杨松的部分航拍作品,给人总的印象是:气势恢宏的风格,匠心独具的构思,简洁明快的表现手法,出神入化的光影刻画。

  从专业航拍的角度来说,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航拍摄影在民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但真正能够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重点、有韧性的作者不是很多。而杨松则以其扎实的功底、娴熟的手法、执着的追求,成为了从庞大的航拍摄影群体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

  首先,航拍摄影不是简单、任性的空中拍照,也不是随心所欲的航模飞行。它不仅需要具备常规意义上的摄影技能,还要拥有娴熟的驾驭无人机的飞行技巧,以及甄别画面的审美能力。否则,充其量就是一个普通的航模玩家,绝对无法拍出赏心悦目的影像画面。而从杨松的作品中,我感受最深的却是作品主题的一致性和表现内容的整体性。由此看出,杨松拍摄的每一幅精彩画面,都是预先通过立意、规划的结果。这样就能让观众通过看似独立、实则连贯的内容,通过观赏画面传递出的意境,形成对威海这座城市的整体印象。

  同时,明确的选题立项,清晰的创作思路,准确的目标定位,合理的谋篇布局,完美呈现了以“大美威海”为主线的作品体系,使观众能够全面立体的感受到一座城市的魅力和温度。

  我们在欣赏杨松的航拍作品时,都会产生一个共同的印象,那就是他拍摄的每一幅画面,都与威海这座城市有关。从波澜壮阔的大海,到宛如珍珠的海岛,从绵延千里的海岸画廊,到美轮美奂的城市夜色……内容范围之广,时间跨越之长,画面转换之大,主题意境之深。

  其次,杨松的航拍作品,无论从主题立意,到元素取舍,到巧用光线,乃至对镜头角度的选择,都体现出了过硬的专业水准和较为全面的艺术素养。使其拍摄的航拍作品,不但内容充实、引人入胜,也更具艺术美感和观赏价值。

  无人机航拍与陆地摄影最大的区别在于构图,一个是远程控制,一个是近身操作,一个是空中俯瞰视觉,一个是地面常规角度。尽管理论上存在一定的共性,但实践中仍各有不同。

  首先,航拍的空间维度不同,景物的递进关系很难用常规的视角中的景物去比对,这就给构图带来了新的考验。我们生活在三维空间里,看到的景物都是立体画面;而航拍摄影时,多数情况下看到的景物为两维平面,这就使得拍摄者在取景构图时,不得不在景物的排列上多动脑筋,尽可能选取那些几何图案的排列元素,来增加画面的动态和美感,杨松的航拍作品就能充分体现这样的特征。他在《洒满珍珠的港湾》和《雪后静无声》等作品中,都对单一静止的画面采用了多点式和等分式的构图方法,力求在二维空间的平面上,将所有分散的元素整合成最佳的布局,让图形做到有规则的排列,使之成为具有方向感和动态美感的画面。

  另外,就如何改善航拍作品给人留下总体偏“静”的印象上,杨松也同样下了一番苦工。

  从多年航拍摄影的经验中得知,由于航拍摄影的视角多为俯视,也就是说看到的地面景物(个别高大景物除外)都是从顶端开始,使原本在地面上可见的立体图形,在空中俯瞰时就变成了由物体组成的抽象画案。对常人来说,尽管多了几分与以往视觉不同的新鲜感,但总觉得缺少一些灵动。为规避这样的缺陷,杨松尽量选择那些能够产生对比的元素,用来与静态景物形成对照,借此打破抽象景物形成的沉寂气氛。

  他在《海上圆舞曲》和《出海归来》等作品中,就刻意选取有动态船只行进的瞬间,与静态景物形成强烈比对。如此一来,既增加了作品的艺术美感,也对所要呈现的画面气氛起到了很好的渲染作用。

  与此同时,航拍摄影时的用光,也与陆地上拍摄有所区别。

  通常我们把摄影称之为光影艺术,也就是说摄影是用光来刻画景物。由此可见,驾驭光线的能力,是评价摄影师综合能力的前提条件。对于航拍摄影师而言,光影不仅仅是对被摄主体提供照明、营造光影效果那么简单,更多的时候是把它作为构图的要素来对待,这是由航拍摄影的特殊视角决定的。作品《黄金水道》就是一幅直接将光影作为构图元素的成功范例。拍摄者将水面上反射出来的太阳光色作为主体环境,巧妙的把正在这个区域里经过的船队放在最佳的位置,采取对角线的构图方法,使整体画面既有意境,又有动势,相映成趣,引人入胜。

  同时,把人造光源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形成珠联璧合的画面效果也是杨松作品的特点,在《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幅作品中表现尤为突出。从画面的布局上可以鲜明的看出,作者利用城市夜晚人工制造的璀璨灯火,与自然界中的蓝色海面形成冷暖对比,再结合海岸的自然曲线与城市灯火构成的图案相协调,使整个画面布局舒展,不失大气。

  纵观杨松的航拍作品,给人总的印象是气势雄浑又不失精雕细琢,风格粗犷又不失匠心独具,范围广泛又不失整齐划一。所有航拍作品均以“精致城市”为主题,多视角、全方位地向世人展示了大美威海的魅力形象。

  不难想象,随着杨松摄影创作的不断深入,在不远的将来,会有内容更广,质量更好,艺术更高的航拍作品问世。届时,我们将更加全面系统的跟随杨松的镜头,饱览威海这座生态之城的壮美画卷!

2023年元月3日 于威海
杨松航拍摄影作品
《疑是银河落九天》

《百舸争流》

《洒满珍珠的港湾》

《出海回来》

《蛟龙过海》

《海上圆舞曲》

《碧海争雄》

《雪后静无声》
《黄金水道》

《多彩家园》
《锦绣山海》

《流金的河》
《华灯初上》

《人间天堂》

《五彩缤纷的港湾》

《深邃的眼睛观威海》

《雪 韵》

《夏 日》

《流光溢彩》

《滨海不夜城》

《凌空飞架通四海》

《崛起的新地标》

  摄影师简介:

  杨 松 大学学历,2014年学习摄影,擅长风光、纪实等题材摄影。

  现为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山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威海艺术摄影学会监事长,威海市摄影家协会理事,威海经开区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山东图片库、威海图片库签约摄影师。拍摄了大量以“精致城市·幸福威海”为主题的作品,先后有数十幅作品在国内外摄影赛事获奖,其作品分别在香港第九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第十一届风光摄影系列、第十二届人文摄影系列大赛上摘得“百佳”“十佳”和“精英奖”等桂冠,另有多幅作品在在中国通信摄影协会“山东省首届联通摄影大赛总决赛”、中国国际旅游航拍大赛等多个摄影大赛上获得一等奖。

  评论人简介:

  张元刚 资深摄影人、展览策划人。青年时在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摄影杂志和全国摄影大赛上发表、获奖摄影作品;其中,《马背童年》等多幅摄影作品在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全国摄影大赛上获得铜牌等奖项。摄影作品《潮》曾被《大众摄影》评为年度最佳作品。由其撰写的长篇通讯《一曲民族团结的颂歌》荣获全国地方报“好新闻”评比一等奖。从1990年开始,独立拍摄编辑《霍林河之光》《呼吸的大地》等9部大型摄影专著,分别由中国民族摄影出版社、吉林摄影出版社出版发行。
(来源:山东公共文化云)
总编辑:殷洪军
值班总编:张军涛
复审:颜燕军
编辑: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