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威海要闻

系统集成改革走在全省前列——盘点2022·“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的成绩单③

2023-01-11 编辑: 宋倩

      

      自2021年9月率先在市县两级同步启动系统集成改革探索起,一年多来,我市锚定系统集成改革这个发展的“催化剂”,以“刀刃向内”的决心和勇气推动多部门、跨领域、全要素统筹联动,下大气力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以更加高效的方式方法破解发展之难、民生之急、安全之患。

      回顾2022年,威海多项改革创新经验走在全国、全省前列,一幅蹄疾步稳踏新程的改革画卷跃然呈现。全市谋划推出20项系统集成改革任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46个,基层社会治理经验等经验被中央改革办简报刊发,“推进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质量强国”经验获国务院大督查激励表扬,8项经验被推介上报中央改革办,20多项经验获国家相关部委肯定推广,顶格推进“十大创新”做法被省委改革办通报表扬。

      顶格推进“十大创新” 改革有路更有方

      改革,是一条永不停歇的进取创新之路。

      2022年,我市在这条路上走得更加扎实。坚持在大局下谋划推进,市委、市政府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将“十大创新”作为全市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增强改革的广度与深度。

      市委、市政府顶格推进,从供给和需求两端靶向发力,结合本地实际,对照省“十大创新”行动计划需要落实的335项任务,细化实化具体措施940项,明确了63项创新性举措,全面覆盖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以改革带动创新,以创新统领发展,为推动各项工作深度融合打开门路。

      系统集成推进“十大创新”,政企协力的改革之路首先体现在企业技术创新上。

      在天力电源SMT生产车间,自动化设备全力运转,依托企业搭建的数字化管理平台,该条生产线的自动化率达到85%——这正是工业互联网为企业生产带来的便利。

      在工业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当下,我市以集成化改革帮助企业将行业“热词”转化为应用“热点”。在建成全省首个工业互联网国家标识解析综合型二级节点的基础上,聚力打造蓝海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起“1+10+N”工业互联网平台格局,帮助企业探索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为“上云用数赋智”夯实基础。

      高能级平台的搭建,不仅服务了企业生产,更从根本上为科技创新注入不竭动力。

      聚焦人才“引”“育”“留”三环节全面发力,我市整合全市创新资源要素,不断优化“1+4+N”区域创新平台体系,将各类创新平台串珠成链、握指成拳,激发创新工作“化学反应”。目前,体系已纳入平台25家,延伸设立创新机构147家,汇聚院士25人,国家级、省级领军人才87人,累计开展关键技术攻关280项,科技成果转化432项。

      系统集成推进“十大创新”,不是简单地合并同类项,而是内部有机联动,协同发力。按照“内部集成、横向协同、上下联动”的原则,我市推出职责任务、职责边界、属地管理三张“清单”,探索构建协同高效的机关职能运行体系,有效破除部门推诿扯皮现象,推动部门职能更加优化、权责更加协调、运行更加高效、履职更加到位。

      路径千千万,效果见真章。在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上先行先试,威海已成功跻身全国创新城市百强,5家企业成为省级产业链“链主”,总计8个集群入选省“雁阵形”集群,高质量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成效突出。

      典型引领带动全局 改革有点更有面

      系统集成改革从尝试走向深化,关键在事、关键在人。

      随着各领域改革逐渐向纵深推进,一系列好做法好制度不断涌现。我市把系统集成改革过程中涌现出的典型进行复制推广,由点及面、由表及里,让改革覆盖更大领域。

      “作为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18个典型地区之一,威海有能力也有责任为全省改革开放探索更多经验、创树更多亮点。”市委改革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坚持边改革、边总结,边推广、边提升,全年共推出46期“改革工作动态”专栏文章,展示全市典型项目经验做法,引导各级各部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人人学习典型,人人争做典型,激发出改革创新的强大动力。随着越来越多的改革典型做法被成功复制,改革带来的活力已触手可及。

      经济发展动力不断增强——“揭榜挂帅”制度应用从重大技术拓展到海洋产业,项目征集数和发榜金额全面提升,这项全省层面的“威海首创”已经历了从揭榜方式到扶持政策的全面完善,逐步进入常态化。

      生态环境治理更加高效——将河湖湾“三长合一”工作机制扩展到森林资源、湿地资源的保护工作当中,林长+检察长+警长,林长+河湖长+湾长的“新三长”成为生态保护新的单元,有效破解了力量不足、职责不清、监管空白等问题。

      社会治理水平加快提升——“信用分”扩展到企业生产、贷款申报、村居治理、居民消费等各个领域,威海成功获批“社会信用管理标准化创新城市”试点,信用治理走在全国前列。

      群众服务行动持续升温——服务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的“海螺姑娘”已从荣成试点扩展到全市推广,相关经验入选全国、全省社会救助优秀创新案例,让特困人员的“兜底保障”升级为“幸福供养”。

      发展不停顿,改革不止步。在推广经验的同时,我市不断挖掘、探索、总结基层更多新的典型做法,破解改革成果成效不够充分的问题,营造支持改革、鼓励创新的浓厚氛围。

      2022年,全市共争取到改革试点100余项,形成制度创新成果46个。随着更多典型经验做法转化为全市的“规定动作”,威海在系统集成改革的征程中不断争先创优、勇立潮头,持续放大改革红利。

      政务服务群众满意率达99.9% 改革可感更可及

      回顾2022年,我市攻克了一批重点难点改革任务,形成一批有特色、有分量的改革成果。这一系列成果的背后,有一个温暖而坚定的指向——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增进人民福祉。

      “一个窗口跑一趟就全办完了,一个多小时拿到证,太棒了!”拿到新鲜出炉的“七证合一”证件,海然运动器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柳玉光满心欢喜,原本需要来回七趟才能办理的事项,如今一个窗口便“即时办好”。

      一个城市的营商环境,最能体现系统集成改革的成效。我市在全国首推施工许可类“七证合一”改革,将原本需在行政审批、住建、人防、消防4个部门分办的7个事项整合为建筑工程施工综合许可1个事项。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1月底,“七证合一”已惠及各类项目超过350个,审批效率较改革前提升90%。

      以系统集成之路深入推进行政审批服务领域改革,2022年,我市围绕企业开办、获得信贷、获得水电气暖等12个领域,把全市相关改革分门别类地整合起来,推动审批流程优化调整,工作力量不断向基层下沉,让企业群众就近办、办成事。截至目前,政务服务群众满意率保持在99.9%以上。

      绝大多数的改革,最终都需落到基层。“吹哨报到”机制,为解决一线各类“疑难杂症”开出了一剂良方。

      “发现部分商户占道经营,对交通造成了影响。”不久前,环翠区竹岛街道兴威社区第六网格网格员刘晶莹在路面巡查时,拨通了竹岛街道执法中队的专线电话。不到半小时,工作人员便来到现场,及时处理这一群众身边的问题。

      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坚持“改革跟着问题走”,我市整合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和网格化服务、数字城管两大管理平台,成立覆盖市、区(市)、镇(街道)的三级吹哨响应中心,带来了群众诉求的快速响应和高效处理。

      如今,90%以上的“小事小情”在网格内都能得到解决,一项项改革成果暖了人心,聚了民心。从“小切口”解决“大民生”,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匙亮/文 孙大伟 朱春晓 王彦博 通讯员 李信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