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威海要闻

威海精致城市建设案例全球共享——盘点2022·“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的成绩单④

2023-01-12 编辑: 宋倩

      

      2022年,精致威海建设再登“新高度”——

      在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场活动暨第二届城市可持续发展全球大会上,我市“用绿色和温情来打造精致城市”案例获得联合国认可,入选《上海手册——21世纪城市可持续发展指南》,“威海经验”全球共享。

      2018年6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威海时作出“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的重要指示。我市以此为总目标总方向总遵循,坚持边实践、边总结、边提升,全力打造“精致城市·幸福威海”。2022年,威海敢闯敢试、率先突破、亮点频闪:先后入选国家级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首批省级城市更新试点城市,获批首批国家儿童友好城市、首批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和全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连续三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城市数字化竞争力位居全国前列,为全省乃至全国贡献了一大批叫得响、可复制、能推广的“威海经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市委十六届三次全会围绕精致城市建设作出了一系列新安排新部署。聚焦推动精致城市建设再上新台阶,我市坚定不移把精致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领域全过程,扎实推进“全域精致·共富共美”,不断增强全域发展的精致性、融合性、协调性,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彰显城市魅力。

      完善体制机制建设 精致城市优秀案例入选《上海手册》

      《上海手册》作为联合国可更新文件,每年面向全球遴选可持续发展的优秀案例并进行推广。2022年10月31日,我市“用绿色和温情来打造精致城市”案例入选该手册,让世界看见精致威海的幸福模样。

      《上海手册》对我市“用绿色和温情来打造精致城市”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这背后,是我市咬定目标、久久为功,持续完善城市建设机制体制的不懈努力。

      2018年以来,我市牢记嘱托、持续发力,启动精致城市建设三年行动,打造了一批精致城市建设亮点,形成了一批务实管用的机制方法,回答了“什么是精致城市”“怎样建设精致城市”的问题。

      2022年,在精致城市建设三年行动收官之后,我市迎来精致城市建设的新节点。坚持问题导向,我市直面城市建设中需要攻克的一批深层次、关键性问题,由表及里逐个攻坚。

      迎接新任务、新挑战,更高规格的“精致城市”建设工作指挥部应运而生,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长,构建起统一指挥、分工协作、协同高效的工作格局,推动精致城市建设不断向广度深度拓展。

      顶层设计层面的升级完善,带来更多机制体制的创新。我市印发“2022年精致城市建设重点工作”等4份台账,列出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各相关单位拉满冲刺“进度条”,精致“路线图”转化为了可行的“施工图”“实景图”。

      针对市、区城市管理执法体制不顺畅等问题,我市接连出台《关于整治城乡结合部乱搭乱建问题的通知》《中心城区违法建设查处工作指引》,消除了管理空白,全市99处裸土荒地拆除围挡,复绿补栽。2022年的秋天,统一南路与珠海路交叉口“拆围建绿”后的草海景观火了,成为新的“网红点”。

      最近,在经过住建、规划等部门联合会商后,望岛河公园设计方案完成审批,即将正式动工。为更好地保护城市风貌,我市实行中心城区建设工程施工前会商机制,这是我市城市建设中,又一创新之举。

      回眸一年来的“精致建设足迹”,《关于清理规范城镇供水供电供气供暖行业收费的意见》《关于加强城市道路挖掘管理保障地下管线设施运行安全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接连出台,一批长期没解决的深层次、关键性问题被一一攻克,“精致城市·幸福威海”获评山东省改革品牌。

      全域推进城建重点工程 入选首批省级城市更新试点城市

      入冬后,南山游园里,依旧绿意盎然。休闲的市民徜徉其间,享受着景美人和的城市画卷。该项目的完工,是“精致”的触角实现从中心、次中心向全域延伸的生动写照。

      精致城市建设三年行动在2021年刚刚画上句号,新一轮全域精致城市建设三年行动就压茬推进、不留空当。

      发力“全域”,一年来,我市通过见缝插绿、拆违增绿、补绿提质等方式,新建或改造了4座城市公园、10座口袋公园。在“查漏补缺”新建公园的同时,还对原有的14处公园绿地增加便民衣架、休闲坐凳以及直饮水机等设施,对海埠路等18条道路实施绿化改造提升,栽植美人梅、早樱等开花植物,给夏初的花卉“断档期”带来一抹鲜艳的活力。

      如今,从点到线,从线到面,全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已达25.06平方米。有绿色“打底”,我市成功创建了省级公园城市试点。

      全域推进精致城市建设中,我市以城建重点工程为抓手,持续推进小规模渐进式的城市有机更新,从关注增量、关注空间扩张和拉开框架,转向更加关注存量、关注品质和结构优化。去年,我市入选首批省级城市更新试点城市,卫城片区、西苑片区同步入选省级试点片区,试点数量全省最多。

      让百姓更宜居,是城市更新的题中之义。

      走进高新区奥林二区,扑面而来的是清爽,享受的是静谧。如今,这个“高龄”小区停车有序、道路宽敞、设施齐全。

      2022年城市有机更新的过程中,老旧小区改造重点由硬件建设向软硬环境提升转变。全市89个老旧小区上演现实版“老房有喜”。

      2022年10月26日,九华路隧道正式通车,这条曾经的“断头路”与世昌大道、文化西路成功连通。

      我市把路网建设作为片区城市更新的重中之重。一年间,市民接连“签收”出行“大礼包”:7条“断头路”实现贯通、60条背街小巷得到改造,3个停车场建成投用,出行更加便捷。

      眼下,折射威海城市发展历史和文化变迁的栖霞街,正在嬗变之旅中开启“加速度”。卫城片区、西苑片区也将随着精致“微建设”涅槃重生。

      近日,2022年城市体检指标数据采集工作完成,调查问卷等工作正有序推进。与往年不同的是,这次城市体检还将“触角”延伸到了全市住宅小区。覆盖全域的城市体检工作体系,将更精准更全面彻查各类“城市病”,让城市更新直击“靶心”。

      为民情怀始终如一 连续三年上榜“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瞄准精致,落脚幸福,是精致城市建设的初衷,也是精致威海发展的终极目标所在。

      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群众满意度调查体现了百姓对精致威海的肯定:2022年初,全省公布2021年度群众满意度调查结果,我市在全省16市中位列第一。2022年末,威海再度捧回了“最具幸福感城市”大奖,已连续三年上榜。

      从年初到年末,这座城市将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体现到老百姓的具体生活中。全城百姓也用对城市的热爱,让城市形象和美誉度不断攀升。

      去年儿童节前一天,我市站在“一米的高度”,向孩子们派发了“礼物”:10处儿童友好社区试点完成了适儿化设施、口袋公园、游乐设施改造提升。如今,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已纳入我市“十四五”规划。

      这半年,环翠区温泉镇温泉汤村村民周承明将流动摊点搬到了永康路的便民摊点,收入比以往更稳定了。

      2022年,我市选择次干道两侧、背街小巷等适当位置,设置1887个惠民摊点,让流动摊贩有了固定的“家”。

      一件件小事组成了城市的日常生活,让每一个人都感觉到温暖、善意,也让威海的发展更有温度。

      有为民的情怀,更有办实事的决心。

      市民张伟丽没想到,简单的一通电话,家门口的减速带就增设完毕。“民生‘微实事’,办到了百姓心坎里。”张伟丽点赞说。

      2022年,民生“微实事”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一方面说明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也说明这种期盼总能被及时倾听、回应。

      一年来,我市紧扣“微实事”小、急、难的特点,采取短、平、快的办理策略,高质量解决了3批次562件“微实事”。

      2023年,“微实事”再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向社会释放出鲜明信号:只要是群众关心的事,就不辞其“小”、不厌其“细”;只要是群众关心的事,就一定“政有所应”“政有所为”。

      聚焦提高百姓幸福指数,我市积极试点国家级“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我市已建成34个一刻钟社区生活圈,辐射社区人口20余万人,实现“步行一刻钟,日常生活所需全部囊括”。

      更多的暖心故事,仍在继续书写:“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单揭晓7天后,2023年市级重点民生实事清单发布,20项民生实事,聚焦教育、医疗、一老一小、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重点领域,成为幸福威海新的着力点。

      精致威海建设没有终点。市委十六届三次全会强调,全域推进精致城市建设。而推动精致城市建设再上新台阶,也成为2023年政府工作的重点。

      锚定新方向,精致威海建设再出发。眼下,《威海市城市更新规划》已出台,相关人员正对145个城市更新单元进行深入研究,计划划出15至20个重点片区,明确功能定位,着力打造全市样板。

      瞄准城乡一体,我市加紧编制《全域精致小城镇建设规划》和《全域精致小城镇建设标准》,补齐小城镇层面的政策标准缺项。

      同时,新一轮精致城市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基本完成,战略引领、“七网”赋能、城市更新、强镇筑基、乡村建设等专项行动将次第开启,全域精致城市建设稳步起势成型。(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杨彩明/文 朱春晓 王彦博 刘志鹏 杨正/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