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威海市立医院,医生于广湖正在指导治疗师帮助患者重新学习吐字、迈开双腿。帮助患者重新回归社会,有质量地活着,是于广湖为之奋斗的目标。从医20年,他在岗位上倾注爱心,洒下汗水,收获着作为医者的幸福。
神经内科医生“改行”做康复
立冬后的清晨,清冷的空气中透着一丝寒意,于广湖早早来到治疗室,他亲切地和科室的患者打招呼,询问最近的恢复情况。
从事康复医学15年,谁能想到,于广湖最初的选择却是神经内科。2002年,本科毕业的于广湖被分配到威海市立医院南院区神经内科,每天参与患者治疗和抢救,生活也算充实。随后发生的一件事,让于广湖动了“转行”的念头。

“老家邻村的李女士在家务农时突然意识不清,随之出现呕吐,便昏迷不醒。幸亏在几个好心邻居的帮助下,及时拨打120。”想到患者送医时的情景,于广湖仍历历在目。虽然李女士经过三小时的抢救保住了性命,但却落下了偏瘫,出院时她的左侧肢体失去行动能力,语言能力也基本丧失。一场突如其来的打击,让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蒙上了层层阴影。半年后的复查,李女士的状况让他内心五味杂陈。
夜晚,于广湖思绪万千,久久难以入眠。自己的初心本是救死扶伤,但看到李女士的遭遇,让于广湖彻底意识到:没有康复治疗参与的医疗是不完整的。他萌生了转科的念头,决定前往康复医学科深造。
用实际行动赢得患者认可
2007年,威海市立医院成立康复医学科。于广湖正式成为康复医学科的一员。
那时在威海,大众对于“康复治疗”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康复医学科能看病吗?”“康复治疗不就是医生帮忙按摩一下吗?”“医生给你推拿一下便要收取几十元,值当吗?”于广湖坦言,由于威海的康复治疗起步较晚,大部分民众对康复治疗不甚了解,甚至存在严重误区。“很多患者往往要等到功能障碍十分严重的时候才会到康复医学科就诊,但此时患者已经错过了康复治疗的最佳时机,最终遗留下伴随终身的残障或者是残疾。”于广湖遗憾地说。

“科室要想获得认可,必须付出努力。”于广湖说,科室成立之初,他跟随第一任康复医学科主任对需要康复的患者给予床旁指导训练,给予从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出院的偏瘫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2011年,于广湖前往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跟随励建安教授系统学习康复知识。归来后,于广湖便参与手术之后或者危重抢救之后的床旁康复治疗。

每天利用晨会时间,康复医学科会探讨疑难病例、开康复评估会、分享心得体会;收集患者意见,有针对性地解决并反馈给患者。随着大家的共同努力,科室一天天发展壮大起来,技术和服务不断提升。
“我知道当初的选择没有错。”
医生要治病,还要疗心。
凭借着耐心和爱心,于广湖成为众多患者的“贴心人”。他说,每当看到患者站起来,可以走路了,可以说话了,打心底里为他们高兴。“我知道当初的选择没有错。”

学无止境,随后几年,于广湖又先后前往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康复医学中心进修学习骨科康复,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进修学习康复治疗技术。
每次进修学习,于广湖得到了诸多启发和收获,他意识到随着时代的发展,康复技术不断进步,康复医学进入无限可能。现在,于广湖带领科室医护人员采用现代康复理念设置专业治疗模式,结合传统中医中药康复手段,形成以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吞咽言语、心肺康复治疗为特色的主流治疗模式。“于广湖”们以专业化服务水平帮助患者重拾康复的希望,重获生命的尊严。(来源:威海市立医院)
神经内科医生“改行”做康复
立冬后的清晨,清冷的空气中透着一丝寒意,于广湖早早来到治疗室,他亲切地和科室的患者打招呼,询问最近的恢复情况。
从事康复医学15年,谁能想到,于广湖最初的选择却是神经内科。2002年,本科毕业的于广湖被分配到威海市立医院南院区神经内科,每天参与患者治疗和抢救,生活也算充实。随后发生的一件事,让于广湖动了“转行”的念头。

“老家邻村的李女士在家务农时突然意识不清,随之出现呕吐,便昏迷不醒。幸亏在几个好心邻居的帮助下,及时拨打120。”想到患者送医时的情景,于广湖仍历历在目。虽然李女士经过三小时的抢救保住了性命,但却落下了偏瘫,出院时她的左侧肢体失去行动能力,语言能力也基本丧失。一场突如其来的打击,让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蒙上了层层阴影。半年后的复查,李女士的状况让他内心五味杂陈。
夜晚,于广湖思绪万千,久久难以入眠。自己的初心本是救死扶伤,但看到李女士的遭遇,让于广湖彻底意识到:没有康复治疗参与的医疗是不完整的。他萌生了转科的念头,决定前往康复医学科深造。
用实际行动赢得患者认可
2007年,威海市立医院成立康复医学科。于广湖正式成为康复医学科的一员。
那时在威海,大众对于“康复治疗”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康复医学科能看病吗?”“康复治疗不就是医生帮忙按摩一下吗?”“医生给你推拿一下便要收取几十元,值当吗?”于广湖坦言,由于威海的康复治疗起步较晚,大部分民众对康复治疗不甚了解,甚至存在严重误区。“很多患者往往要等到功能障碍十分严重的时候才会到康复医学科就诊,但此时患者已经错过了康复治疗的最佳时机,最终遗留下伴随终身的残障或者是残疾。”于广湖遗憾地说。

“科室要想获得认可,必须付出努力。”于广湖说,科室成立之初,他跟随第一任康复医学科主任对需要康复的患者给予床旁指导训练,给予从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出院的偏瘫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2011年,于广湖前往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跟随励建安教授系统学习康复知识。归来后,于广湖便参与手术之后或者危重抢救之后的床旁康复治疗。

每天利用晨会时间,康复医学科会探讨疑难病例、开康复评估会、分享心得体会;收集患者意见,有针对性地解决并反馈给患者。随着大家的共同努力,科室一天天发展壮大起来,技术和服务不断提升。
“我知道当初的选择没有错。”
医生要治病,还要疗心。
凭借着耐心和爱心,于广湖成为众多患者的“贴心人”。他说,每当看到患者站起来,可以走路了,可以说话了,打心底里为他们高兴。“我知道当初的选择没有错。”

学无止境,随后几年,于广湖又先后前往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康复医学中心进修学习骨科康复,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进修学习康复治疗技术。
每次进修学习,于广湖得到了诸多启发和收获,他意识到随着时代的发展,康复技术不断进步,康复医学进入无限可能。现在,于广湖带领科室医护人员采用现代康复理念设置专业治疗模式,结合传统中医中药康复手段,形成以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吞咽言语、心肺康复治疗为特色的主流治疗模式。“于广湖”们以专业化服务水平帮助患者重拾康复的希望,重获生命的尊严。(来源:威海市立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