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丽,女,1984年6月生,中共党员,山东烟台人,联勤保障部队第970医院威海医疗区疾控办主任。她大学毕业后怀揣梦想投身军旅,从临床业务干起,在疾病控制岗位上兢兢业业耕耘十多年,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以律己、善学肯干、任劳任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军队文职人员的使命担当。特别是抗击新冠疫情以来,作为疾控办负责人,她舍小家、顾大家,带领科室守护着全院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用勤勉谱写着白衣使者的奉献之歌,其事迹被《解放军报》予以宣传。常丽多次被评为“优秀工作者”,2022年被表彰为“四有”优秀文职人员,获嘉奖1次。
心系事业舍小家 向战而行为大家
冬日的阳光早早隐去,下班的人们步履匆匆地赶回各自温暖的家,而联勤保障部队第970医院威海医疗区的病房楼灯火通明,还是一派忙碌的景象。
寂静的办公区内,疾控办主任常丽抬头看看墙上的钟表,时间的指针又划过了六点,这才猛然间想起来要接孩子,她来不及收拾,匆忙向儿子的学校赶去。“妈妈,你怎么又迟到了?外面的天气好冷。”听着儿子的话,她心里一阵自责,经常因忙于工作而忘记时间,让孩子放学后还得在寒风中饿着肚子等待。“要是爸爸出差回来就好了,妈妈就不用照顾我和妹妹那么辛苦了。”孩子的一番暖心话,让常丽原本急切心情的也舒朗起来。
常丽父亲曾经也是一名军人,她从小就向往军营,2008年大学本科毕业后,她如愿来到部队医院加入文职人员队伍,开启了追梦之旅。十几年光阴如白驹过隙,以临床科室为起点,到机关助理员,再到医疗区疾控办主任,常丽虽然付出了很多,但也收获了来自军营的满满馈赠。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扰乱了工作生活秩序,就在此时常丽也担负起疾控办工作的重任,每天像陀螺一样运转于防疫一线。除夕夜,得知军队医疗队奔赴武汉的消息后,她立即递交了请战书。收拾好行囊,剪掉一头秀发,给一岁的女儿断了奶,听着女儿嘶哑的哭声,看着女儿拿着自己的照片牙牙学语地喊“妈妈”,常丽止不住地流泪。“有国才有家,同为党员,同是部队培养出来的人,人民有难,必须挺身而出。”曾是军人的丈夫也坚决支持她上一线。后来,组织考虑到常丽家中孩子无人照料,让她暂时待命,常丽转身又投入到医院紧张的疫情防控之中。
追求卓越敢为先 担当作为无怨言
为了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常丽不懂的去学,不会的去问,想方设法学习有关院感、疾病预防控制的业务知识,还主动联系威海多家三甲医院,虚心请教,以工促学;参加各类线上线下会议授课,利用空闲时间跟着教学视频学,有时洗着衣服、吃着饭也边听边学,一听到要点就赶紧记录下来。她利用所学所得,结合军地防疫政策要求,带领科室人员研究制定疫情防控应急预案,织密织牢疫情“防护网”,确保有情况应对快、防得准。
2022年初,威海突发疫情,常丽按照单位安排,带部分医护人员支援驻地核酸采样,恰巧到了儿子所在的小学,工作结束抽空见了儿子一面后,她便撂下家庭一头扎入单位的防疫工作中。面对纷繁的工作,常丽都扛在肩上,坚持原则、不辞辛劳,有时候饭顾不上吃喝,晚上加班到深夜也是常态,最终确保了全院“零感染”。
那段时间受疫情影响,常丽一家四口也分居三地,儿子跟爸爸在家上网课,女儿被留在爷爷奶奶家,常丽也杳无音信。读四年级的儿子体会到妈妈的辛苦,深有感触地写了一篇作文《“消失”的妈妈》,不仅在学校征文比赛中获了奖,还被刊发在报纸上。“我的妈妈是白衣天使,她奋战在抗疫一线,有时候我想找她说说话,可是电话打不通,给她留言偶尔才会回复‘特别忙,没事不要打电话。’我知道,不是妈妈不理我,而是她太忙了;我知道,她也是许多‘消失’的妈妈中的一个……”看到儿子情真意切的话语,在防疫一线昼夜奋战20多天的常丽不禁泪流满面。
白衣执甲,逐梦前行。不是常丽不牵挂孩子,而是她更懂得医院更需要她,只有坚守阵地防守到位,才能更好地为病人和医护人员守护好健康,这是新时代文职人员的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