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临港区草庙子镇召开2022年度总结表彰暨2023年工作动员大会。会议提出,要锚定“草庙子镇作为临港区中心城区率先崛起”的发展思路,深入一线,充分发挥政府部门桥梁纽带作用,为当地老百姓、企业多办好事、多办实事。



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企业家代表坐“C位”
2022年,草庙子镇围绕加快企业发展,加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和服务力度,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1家、市级9家。企业的快速增长,离不开一大批深耕草庙子镇的优秀企业家。与平常会议不同,此次会议,企业家代表在会场“C位”就坐,一批企业家代表身披鲜红绶带,意气风发走上领奖台接受表彰。

这份意气风发里,有企业家们对草庙子镇营商环境的高度认可。去年,金威化学阻燃剂项目加快扩产,占全球市场70%的紫外线吸收剂全面投产;金泓集团作为产业链招商示范企业,新引进、落地盈泓塑料助剂项目,眼下正全力加快建设搬迁项目,今年将陆续投产;格美钨钼深耕钨钼新材料及深加工产品的研发、创新;威信光纤投资生产线改造扩建,促进本地居民就业;金贝壳新材料成立5年就成为行业龙头……还有一大批获得国家级或省级荣誉称号的企业,如浩然特塑、多晶钨钼获评“国家级小巨人”企业、金威化学获评省级单项冠军,晨源分子入选省级专精特新企业。
“面对成本上涨、供需不稳、激烈竞争等多重压力,企业家们激流勇进、苦干实干,实现逆势上扬。”大会上,临港区党工委委员、党群工作部部长、草庙子镇党委书记曲兆文言辞恳切。草庙子镇党委政府的诚意也深深打动了在座的企业家们。金泓集团负责人徐东国说:“我为什么要这样拼命干,是因为身上有沉甸甸的责任,要让更多的人有班上、有钱赚,尽可能为社会多作贡献。政府务实谋划发展新举措,也坚定了我们在草庙子镇继续发展的决心!”
把乡村振兴作为第一目标:
全力打造群众致富“聚集地”
作为临港区中心区的草庙子镇,现有自然村20个。结合村庄资源禀赋和区位特点,去年,草庙子镇将全域村庄划分三大片区统筹谋划、一体打造。
其中,清泉康谷样板片区立足产业升级进行精准布局,围绕加快良品果蔬、海峰旅游、青艺农林科技以及蜜蜂养殖育王科普项目发展,不断增强片区辐射带动能力。303省道沿线片区改善环境的同时,积极引入新项目,增加村集体收入。金井黄山片区进行系统化、生态化、标准化打造,成立乡村共富党建联盟,全力打造特色景观“打卡地”、产业发展“新高地”、群众致富“聚集地”。
草庙子镇党委政府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准确把脉和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扎实举措,赢得当地百姓的认可。
在金井黄山片区改造中,片区内西黄山、北黄山等村主动提出要紧紧抓住片区建设这一机遇,主动融入镇域乡村振兴的“大盘”中。在大家的配合下,昔日偏远的金井黄山如今绿意盎然。
环境改造好了,老百姓们“创业当下”的劲头也被调动起来了。在303省道沿线片区改造中,蒋家庄、垛岭等村在加大环境改善的同时,积极引进蔬菜大棚、果品加工等增收项目,逐步走上村强民富之路。
除了三大片区,草庙子镇泉东村、上庄、下庄、阳泉股份经济合作社等其他先进村(社),继续在农村工作中走在前列。如今,各个村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村民生活富足。
把为民服务作为第一追求:
20个农村幸福食堂保障742名高龄老人的“一餐热饭”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去年,草庙子镇在做大民生“蛋糕”的同时,注重分好“蛋糕”,有效兼顾多方面民生需求。
围绕“1+2+N”幸福食堂帮扶运营机制,草庙子镇引进区直部门、企业联建模式,持续抓好全镇20个农村幸福食堂的顺利运营。这期间,在草庙子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有的村主动走出去,联系对口帮扶单位,争取外部支持;有的村自谋出路促增收,通过采取“信用+撂荒地治理”等方式,为幸福食堂持续增加收入,保障全镇742名农村高龄老人的“一餐热饭”。
在扎实开展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活动的同时,草庙子镇还结合精致城市建设,广泛动员全镇2万多名党员干部和群众积极参与,同步对镇区周边、农贸市场、社区和农村环境及经营秩序进行突击提升规范,成效显著。
把社会治理工作作为第一抓手:
2000多个民情民意问题全部妥善解决
一切围绕群众干,一切围绕群众转,去年,草庙子镇汇集起来的民情民意问题2000多个,全部得到妥善解决。
在社区治理中,草庙子镇一方面强化专业力量,引进专业人员和先进的管理理念,不断提升破解各类治理难题的能力和水平,推动治理现代化。另一方面,不断深化“信用体系”建设,做实做深“信用+社区治理”模式,以“契约化+信用”机制,营造浓厚的营商环境。对内吸收退休党员、流动党员等力量,对外吸纳共驻共建单位、双报到党员,不断完善网格治理“两库”“两组”工作体系,着力提高社会治理的针对性、适应性和高效性。
在做好社区治理工作的同时,农村治理工作同样取得了显著成效。草庙子镇大东疃村被评为“山东省法治示范村”,南大疃、周家庄、北郭格、林泉股份经济合作社、徐家沟股份经济合作社等村,始终坚持把抓好社会治理工作作为村级最基础的工作,第一时间解决、第一时间落实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成为社会治理的“行家里手”。(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刘义岚/文 资料图)
总编辑:殷洪军
值班总编:张军涛
复审:颜燕军
编辑:董倩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