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风采

威海法院2022年度“十佳微创新”项目评选结果揭晓

2023-02-20 编辑: 威海新闻网·Hi威海新闻客户端
  2022年,威海法院锚定“走在前、开新局”的目标不放松,进一步强化争先意识、率先意识、领先意识,开展“微创新”活动,找准工作突破口,以点带面,用“小切口”带动“大改变”,推进全市法院整体工作全面提升。
  经过前期3轮调度审核和修改,全市法院共确定了27项“微创新”目标任务,按照“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实效化”的要求推进落实,最终,“全周期服务企业改革”等十个优秀成果获评为2022年度“十佳微创新”。

威海中院
全周期服务企业改革


  创新点
  牢固树立“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创新构建“诉前期、立案期、审判期、执行期、诉后期”全周期服务企业新模式,致力于从全流程、各环节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诉讼服务。
  工作成效
  出台《关于为企业提供全周期诉讼服务的意见》,系统梳理形成了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立案指引、审判指引、执行指引四张清单,专题分析研判了全市工业企业涉诉情况,为127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进行专题辅导,带着“问题”上门走访企业357家,全年审结各类涉企案件1.6万件,43.8%以解调、和解方式妥善解决。经验做法被最高法院、省持续深入优化营商环境及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领导小组等推广,获法治网、中国审判、山东电视台等媒体广泛报导。
威海中院
创新环资审判机制
  创新点
  威海中院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深化环境资源审判机制改革为契机,创新构建“预防、修复、共治、专业”四位一体生态司法保护新模式,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守护好绿水青山。
  工作成效
  威海中院行政庭加挂环境资源审判庭牌子,面向社会聘请环保、矿山、土地、海洋等方面的专家,成立威海市环境资源审判专家库,对环境资源庭审理案件中为合议庭提供咨询意见。开展“企业环保法律服务日”活动,打造威海法院环境资源审判亮点和品牌,8月份全省法院环境资源审判机制改革推进现场会在威海召开,威海中院作典型经验发言。
环翠区法院
“法育青翠”家庭教育联合指导行动


  创新点
  建立威海首家由法院牵头、7部门联合设立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站,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对提升家庭教育水平、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起到积极作用。
  工作成效
  环翠区法院创建家庭教育联动指导格局,联合公安、检察院等7个部门,牵头成立“法育青翠”家庭教育联合指导工作站;与市妇联等签订联合保护意见,构建联合联动、资源互补的未成年人保护网。构建精细化家庭教育指导机制,对未成年人犯罪行为严重及家庭监护缺失、不当的案件,逐案帮助监护人分析教育管理问题,制定针对性监护改进方案。对涉未离婚案件开展全覆盖式教育指导,制定并随案发放《家庭教育指导小贴士》。强化家校社一体教育保护宣传,向辖区37所中小学校发出《关于联合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建议》,对200余名社区书记及儿童主任进行未成年人教育保护指导,发布“知法佑少年”等原创微视频,相关做法被学习强国、《中国审判》、人民资讯等转发,山东高院推广。
环翠区法院
推进金融纠纷诉前实质性化解


  创新点
  推动行业组织参与纠纷诉前化解,将更多纠纷化解在诉前;创新金融纠纷审理方式,推进线上贷款业务线上审理。
  工作成效
  6月份,威海市金融消费纠纷调解委员会作为特邀调解组织派员进驻环翠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设立了金融纠纷专业调解室,至今已经推动金融纠纷调解室诉前调解金融案件480件,调解成功439件,对特邀调解员进行业务培训9次。实现全省首例利用金融智审平台和区块链技术审结线上贷款业务,并进一步推动提升金融智审平台的利用率。
乳山法院
“微法庭”全覆盖,打通基层解纷“最后一公里”


  创新点
  融入乳山市“五中心”一体化建设,将诉源治理和诉讼服务延伸至镇街、村社,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集成化解。
  工作成效
  乳山法院将“微法庭”建设融入“五中心”一体化建设,加强与地方党委良性互动,现大部分乡镇、街道均建立了“微法庭”,配备互联网、多媒体设备,让专业法律服务下沉到乡镇,全力推进矛盾纠纷源头治理,相关经验做法获最高法院推广,获中国审判、大众日报等媒体刊载报道。
文登区法院
法旅融合解纠纷,助力乡村旅游振兴


  创新点
  以红色党建为引领,向乡村旅游业重点发力,切实助力乡村振兴。
  工作成效
  文登区法院与辖区内网格员对接,建立微信工作群,对辖区内发生涉旅游纠纷建立信息反馈、介入、联动调处机制,组织开展巡回审判。设置“法旅联系人、法微二维码”名片标识,公布联系方式和纠纷化解申报办法,并张贴典型案例。樱桃节期间,文登区法院法官到景区现场进行普法宣传和现场指导,建立专门涉旅游案件专审团队,到村巡回审判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组织到葛家镇岔河村实地帮扶花饽饽生产基地的生产、指导面临法律问题。葛家法庭法旅融合的做法被《民主与法制时报》《山东法制报》等报道推广,省电视台“送法到田间”栏目进行直播。
文登区法院
诉服e站全覆盖,诉源治理下基层


  创新点
  形成依托e站线上联络、法庭牵头指导、调解片长(品牌调解室调解员)和驻庭调解员力促调处及e站辅助服务的便捷解纷网络。
  工作成效
  拓宽e站覆盖面。将诉讼服务下沉村居,解纷关口前移,打造诉源治理示范法庭。调整e站职能定位,将单一的诉讼便利服务功能拓展至诉讼服务与参与诉源治理相结合,致力于快速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和乡村振兴。首批对11个镇授牌,并确定法庭与e站的对接责任人,法庭联系人由中心法庭指定法官或助理担任,e站管理员由司法所(或综治中心)工作人员担任,坐班法律顾问、调解员参与相关工作。
荣成法院
构建涉企纠纷的“信用+调解”联动解纷机制


  创新点
  通过信用惩戒机制的制约,与司法局联合促进企业纠纷调解,推进诉源治理,营造有序公正高效的法治营商环境。
  工作成效
  将信用惩戒机制引入人民调解,印发《建立企业信用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实施方案》,增加事前“信用承诺制”, 企业信用纠纷调解委员会进驻“一站式”矛调中心。对全市企业开展信用风险和涉诉风险排查,依托市企业信用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联动开展涉企纠纷调解工作。
威海经开区法院
构建“示范诉讼+府院联动”群体性案件处理机制


  创新点
  “微法庭”与社区网格调解室深度融合,服务群众“零距离”;打造“法官吹哨、班子统筹”工作机制,府院联动化解涉众型矛盾纠纷。
  工作成效
  经开区法院实现“互联网”+“社区网格”两网合一,“网格调解”与“行业调解”相融合。目前,已入驻智慧谷“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矛盾调解中心,大力推广无接触诉讼服务,为群众网上立案6866件,线上开庭1542次。落实与“红色物业”“网格调解室”等多元解纷力量共建机制,工作经验在全国和全省法院“一站式”会议中交流。
威海高新区法院
“1+N”联动机制破解“讨薪难”


  创新点
  打造“府院联动调解+支持起诉+司法确认”一体化多元解纷模式,与高新区检察院、高新区科创局等多部门相配合,建立涉农民工讨薪问题的信息联络机制。
  工作成效
  高新区法院建立源头化解制度、支持起诉制度以及诉前联调制度,以诉讼服务中心为支点,“1+N”联动凝聚合力,搭建起涉农民工讨薪纠纷的多元化解平台,相继为47位务工人员追回劳动报酬56万元,2022年高新区法院劳务合同纠纷同比下降9.3%,经验做法被《山东法制报》予以报道并推广。
  (来源:威海法院)
总编辑:殷洪军
值班总编:张军涛
复审:颜燕军
编辑:董倩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