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齐鲁大地素有“孔孟之乡”的美誉,流传千年的儒家文化已经融入到山东发展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山东不断加大对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力度,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效助推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实现文化“两创”需要厚植传统文化沃土。文登区加强地名文化保护传承,区民政部门编制《文登区地名文化遗产认定规范》等文件,使地名工作有制度规范、程序规定、实施路径。健全的工作机制提高了地名服务能力,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地名需求。同时,文登区收集73条体现当地特色的乡村产业资源词条上传至百度百科进行宣传,有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实现文化“两创”需要精心策划广泛宣传。近年来文登区以文旅融合推进业态创新,在谋划健康疗养等旅游新业态的同时,开设网络正能量宣传专题专栏,注入文化元素,从不同角度宣传文登四季美景。《枫叶红似火,银杏黄灿灿!文登眠虎岭游人如织》阅读量超过3万,吸引了各方游客前来休闲游赏,拉动了旅游业的发展,也深刻诠释了文化“两创”的含义。
实现文化“两创”需要持续创新方式方法。近年来的国潮之风为花饽饽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文登花饽饽2022年入选“山东手造”,文登98后花饽饽传承人林鹏在探索与创新中让花饽饽这一传统技艺焕发出新活力。此外,文登区规划建设花饽饽产业园区和特色小镇,实现产业化、规范化发展,让花饽饽成为富有特色的文化产业、富民产业。持续推动本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文化是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与时俱进、融入时代、贴近群众生活的文化,才会在历史的长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增强传统文化转化的创造性、提升传统文化发展的创新性,是山东作为文化大省的担当、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剂、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根基。(威海市文登区委宣传部 孙心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