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民生

清河道、整“飞线”,临港居民点赞身边“新变化”

2023-04-08 编辑: 宋倩

    

    环境脏乱的河道,怎样改造重获新生且长期维持整洁?飞线充电的小区,如何让所有居民告别“充电难”?临港区在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国家卫生城市复审的工作中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答案,为城市带来的是看得见的变化,为百姓带来的是摸得着的实惠,让人民群众的幸福“加码”。

    持续做好城市河道清洁

    提升市民幸福感

    4月7日一大清早,临港区草庙子镇林泉社区天亿学府小区居民丛女士就带着孩子来到了玉泉河公园散步,空气清新,天空明朗,一天的美好心情从这一刻开始。“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开展以来,临港区的环境越来越好了,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每天早上来公园上溜达几圈,真是自在又惬意。”丛女士告诉记者,一个周以前玉泉河的水有异味,群众反馈给相关部门后,第一时间得到重视并予以整治。

    河道既是重要的水利设施,也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河道整治,持续改善水环境,是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的必然要求,是改善民生福祉的根基。临港区建设局切实担当尽责,加强河道巡查治理,努力打造河畅水清的生态环境。

    接到情况反映后,临港区建设局市政与公路交通科工作人员前往玉泉河检查河道污染状况,并查找污染源头。临港区建设局安排专人及时维修,同时,将生物菌混入装有10余吨水的水车中,投放河道,改善水质。“10余名工人沿着一公里的河道均匀播撒药水,并捡拾河道垃圾,达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景观效果。”临港区建设局市政与公路交通科工作人员说。

    如今再次来到玉泉河边,记者看到在河沿岸聚集了很多居民,有的三五成群、高谈嬉笑,有的独自散步,享受早晨的惬意时光。

    玉泉河河道途经临港区天亿学府、尚书院、佳尚府等小区,“靓化”整治事关千余户业主生活品质,通过治理,河道调蓄水、防洪排涝和景观亮化美化等环境综合承载能力显著提升,极大地提升了沿河景观品位,为建设生态宜居的幸福临港贡献力量,得到了附近居民的一致赞扬。

    合理规划电动车棚

    居民安全有保障

    “自从小区里安装了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桩,彻底治理了飞线充电后,充电方便了,小区更安全了,真的为大家办了件大实事”。4月6日,家住草庙子镇祥和社区祥和花园居民丁吉芹边在电动车棚充电边向记者介绍,对于小区内增设电动车充电棚的举措,居民们都非常满意。在祥和花园小区,宽敞的车棚下,划定停车位上整齐摆放着多辆电动自行车。

    随着电动自行车使用量日益增长,给电动车充电成了很多小区居民的难题。一些住户选择在家中或楼道里充电,更有甚者将电线拉到窗外,长长的电线悬挂在楼外墙壁上,既不美观又存在安全隐患。

    百姓的需求在哪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国家卫生城市复审的目标就定在哪里。今年以来,为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临港区聚焦群众关心的身边事,下大力气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从源头解决“飞线”充电现象。

    在祥和社区,记者随机走访了十余个单元楼,楼道内没有看到一辆电动车。在其中一个单元楼道,恰好遇到了祥和社区第一网格固定联系人祝嘉嵘。她表示,网格员每天都会对小区单元楼道和小区环境进行巡查,公共门厅、疏散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等位置,都要确保无电动车停放;同时,随着小区里的电动车棚越建越多,社区也联合物业公司加强电动车棚安全检查,若发现损坏,第一时间联系相关人员维修。

    “有了这帮网格员和物业人员加强日常检查,我们小区生活环境的安全性有了极大地提高,基本杜绝了楼道着火的可能性,我们住着真安心。”居民丁吉芹连连称赞。(Hi威海客户端记者 王威晨)